“公司自主研發的防藍光光學功能膜材料填補國內健康顯示護眼膜領域空白。”“我們生產的OCA光學膠成功打入全球頂級消費電子品牌供應鏈。”……9月9日,記者在太湖經開區采訪時,感覺最深的就是“突破”與“領先”。從這些亮眼成績中,不難窺見太湖這座縣域小城在功能膜新材料領域的硬核實力。
誰能想到,曾以鍋爐廠、板材廠等作坊式企業為主的工業弱縣,十余年便成長為國內功能膜產業集聚區,形成“上游基膜、中游涂布、下游應用”的完整產業鏈體系,先后入選全省重大新興產業工程、省級首批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等。如今,太湖提出了“百億企業、千億產業”的目標,志在打造“中國膜都”。
如何打造“中國膜都”?太湖縣副縣長張家俠給出的答案是:全鏈聚合、創新引領、梯隊培育、服務創優。
太湖功能膜產業的起點,始于太湖金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落戶。2009年,位于上海的金張科技計劃向內地轉移,渴望探索縣域經濟轉型的太湖縣主動對接,以誠意留下了這個關鍵項目。
落戶初期,金張科技主要生產絕緣材料。“產品賣得不錯,但公司產品單一,不利于長遠發展。”金張科技總經理助理吳傳耀說。
轉機出現在智能手機普及的浪潮中。企業進軍平板顯示行業,深耕功能性涂層復合材料研發。
“現在,顯示屏外保護膜、屏內功能膜,我們這里基本都生產。”吳傳耀介紹,公司年銷售額已從2010年的1000多萬元飆升至去年的7億元以上。
在金張科技的帶動下,華強科技、聯邦新材料等企業紛紛落戶。
為推動產業規模化,太湖縣編制功能膜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將功能膜產業確立為“首位產業”,成立專門推進辦公室,從土地、資金等方面提供全要素保障。
“政府把‘外圍事’辦得妥妥當當,我們只需專心搞生產、抓經營。”安徽富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寒道出了眾多企業的心聲。
2016年,專注于工業膠帶膠粘研發、生產的富印新材落戶太湖。當時,公司名氣小,對接大客戶時偶爾會吃“閉門羹”。當地政府主動牽線搭橋,助力企業產品敲開市場大門。
如今,富印新材自主研發產品超100款,合作伙伴有華為、小米等知名企業。
功能膜產業鏈上的企業深耕細分領域,大多體量有限,能做到數億元年產值就算是大企業。這一特點決定了產業發展必須走專精特新的路子。
“這款MiniLED背光模組專為聯想研發,主要用在它的高端筆記本電腦上。通過改進設計,產品不僅更輕薄、散熱性更好,而且公司綜合生產成本也降低了。”在安徽泓冠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產品展廳,行政總經理方小應介紹。
方小應告訴記者,與聯想合作初期,公司僅為其供應LED等電子元器件,現在擴大到鍵盤背光模組、氛圍燈模組等產品。新產品不斷,源于高度重視研發。公司組建了研發團隊,每年投入研發資金超2000萬元且逐年遞增。憑借創新能力,該公司獲評“省專精特新冠軍企業”。
截至目前,太湖縣功能膜新材料產業上下游鏈上企業突破100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41家。7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6家屬于功能膜新材料產業。今年前8個月,太湖縣功能膜規上工業累計實現產值33.72億元,同比增長19.1%。
“下一步,太湖將在產業鏈延伸、創新能力提升、企業培育壯大、平臺功能完善等方面再發力,以更優政策、更強服務,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邁進。”張家俠表示。
(記者 陳成)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