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強調,深入挖掘和運用好紅色文化資源育人功能及旅游價值。中共中央印發的《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明確提出,要用好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紀念設施、革命舊址等紅色資源。
《條例》頒發一年以來,我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條例》要求,深耕紅色沃土,在探索“安徽經驗”、講好“安徽故事”、打造“安徽樣本”方面精準發力,持續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
追溯紅色記憶,探索黨史學習教育“安徽經驗”
堅持高位推動,為保護傳承紅色資源“強支撐”。在安徽這片紅色土地上,發生過諸多重大黨史事件,涌現出眾多重要黨史人物,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階段,都留下了深刻且鮮明的印記,成為百余年黨史的生動縮影與精彩篇章?!稐l例》頒發后,我省高度重視,堅持把學習貫徹《條例》作為黨史部門重大政治任務,持續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有效發揮黨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作用。在前期出臺的《安徽省紅色資源保護和傳承條例》基礎上,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了《宿州市淮海戰役紅色資源保護條例》,為紅色資源保護傳承提供一系列制度保障。
守好紅色陣地,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賦動能”。安徽作為紅色資源大省,革命遺址遺跡眾多,擁有一大批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其中,省級黨員干部黨史教育基地47家,省級以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60余家,成為各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主題黨日活動和“七一”黨員干部黨史教育日活動的重要陣地。一年來,省委宣傳部組織相關單位對全省160余家革命歷史類紀念設施、遺址和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進行核查,確保我省紅色場館的政治方向和史實準確,更好發揮育人實效。創新推出的“山河安瀾——淠史杭灌區主題展”入選全國“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點推介展覽,線上線下觀眾超過百萬人次,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課堂。
賡續紅色基因,為銘刻筑存歷史記憶“樹豐碑”。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的當下,將紅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脈,正逐漸成為塑造城市獨特魅力與文化底蘊的關鍵所在。我省大力推動紅色基因與城市建設深度融合,在城市道路建設、老舊街區改造等項目中融入紅色元素,通過多元場景讓紅色資源浸潤城市記憶。在合肥,以紀念革命烈士陳延年、陳喬年命名的“延喬路”,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熱門打卡地。一年來,為進一步深化紅色記憶,銘記延喬兄弟的革命生涯,合肥市歌舞團精心創作舞蹈《延喬兄弟》,并成功入選2024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舉辦安徽省第二屆“延喬杯”大學生紅色故事講解大賽,讓紅色基因在青年一代中得以傳承和發揚。
解鎖紅色密碼,講好百年黨史中的“安徽故事”
研究闡釋紅色資源,安徽故事“皖美呈現”。紅色資源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文化淵源和時代價值。一年來,我省扎實做好紅色資源挖掘、研究和闡釋,著眼于眾多革命遺址遺跡,編纂出版《安徽省黨員干部黨史教育基地巡禮》《安徽革命文物通覽》等系列圖書。結合合肥“大湖名城 創新高地”的城市定位,編寫出版《科創先鋒》,以生動故事精彩描繪合肥的蝶變與騰飛。持續深化對大別山精神等涉及安徽地域的革命精神研究,講好新時代安徽革命故事。針對皖籍重要黨史人物、重要黨史事件,面向廣大干部群眾,編纂出版《將軍縣的紅色故事》《亳州紅色豐碑》等圖書,為黨史學習教育提供權威教材。
創新打造紅色課堂,安徽故事“皖美詮釋”。將紅色資源融入紅色課堂,發揮紅色故事鑄魂育人的功能。一年來,我省積極探索紅色資源與學校思政課改革創新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成立“安徽省大中小學思政課融媒體教研聯盟”,在大學校園精彩上演《永遠跟黨走 奮進新時代——音樂思政課》,以藝術性手法呈現黨史積淀中形成的精神譜系,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將黨史知識和紅色精神入腦入心。創新推介二十佳館校共建紅色旅游教育基地,主動了解學校、高校以及游客意愿,開展“訂單式”服務,讓紅色文化資源在學校思政課建設中綻放時代華彩,使得紅色教育更加豐富多彩、科學高效。
持續推進紅色宣教,安徽故事“皖美傳播”。每一處紅色資源都承載著厚重的革命歷史,蘊含著傳奇的紅色故事。一年來,我省主動順應傳播格局變革和媒體融合大趨勢,深挖安徽紅色資源“富礦”,以紅色資源、領袖風采、英模人物、精神譜系為主要內容創作短視頻,不斷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中,《毛主席兩次視察合肥》點擊量超200萬次,《一個城市和一所大學的雙向奔赴》點擊量達10萬余次。以宣傳貫徹《條例》為契機,組織開展第15個“全省黨員干部黨史教育日”活動,組建黨史國史宣講團,深入開展黨史“七進”活動,講好黨史國史故事,積極營造廣大黨員干部學好黨史、用好黨史的濃厚氛圍。
激活紅色引擎,打造黨史學習教育“安徽樣板”
開發紅色旅游路線,讓黨史學習教育“亮”起來。紅色旅游與黨史學習教育有機融合,不斷釋放出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我省積極探索創新“紅色+”旅游業態,持續拓寬黨史學習教育的新路徑。建黨百年之際,全省共有7條線路入選“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省直多家單位聯合舉辦安徽“心悅75”產品發布暨革命文物主題游徑出發儀式,推出十佳革命文物主題游徑,包括“覺醒年代 革命啟航”“牢記囑托 勇毅前行”等線路,力求以更沉浸式的方式回溯革命歲月,以更細膩的情感體悟紅色文化,推動文旅融合、紅綠交融發展。
創作紅色文藝精品,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紅色文藝精品,蘊含著濃郁的文化傳統、深厚的歷史底蘊。我省精心打造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覺醒年代》播出后,各界反響熱烈,社會效益空前。2024年12月,我省首部工業題材大型話劇《爐火照天地》,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為紀念鄧稼先誕辰一百周年,原創黃梅戲《鄧稼先》走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慶黃梅戲藝術中心等地。2024年精心拍攝制作《逐光——走江淮學黨史》等黨史專題片,用視聽語言和通俗表達方式傳播紅色故事。12月舉辦第七屆中國紅色微電影盛典,紀錄片《致敬最可愛的人》,真實記錄了蕪湖當年參加抗美援朝的老兵故事,榮獲“最佳微電影”獎。金寨縣紅旅小鎮湯家匯“十萬劇場”打造紅色演藝戲劇《立夏》,以沉浸式戲劇開辟黨史學習教育新形態。
深化區域聯動協同,讓黨史學習教育“實”起來。安徽以大別山革命老區、新四軍、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為主題的眾多紅色資源與長三角地區緊密相連。自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實施以來,尤其是《條例》實施這一年,由我省六安市等8個地市(區)共同發起的首個長三角紅色文化旅游區域聯盟正式成立,匯集聯盟城市紅色文化資源,講好長三角紅色故事,唱響長三角“好聲音”。加快實施休寧中共皖浙贛省委駐地舊址和黟縣皖南蘇區江邊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展陳提升工程,將紅色資源融入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設。大力支持大別山革命老區與長三角結對城市和周邊中心城市共同建設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紅色研學基地,推動紅色資源創造性轉化和紅色文化創新性發展,努力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作者單位:省委黨史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