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考察安徽,每次都特別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學技術要打頭陣,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近年來合肥城市規模能級提升速度、在肥重大原創成果突破頻次、新興地標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態勢令人矚目,“科創之城”成為合肥實現追趕與超越的城市底色、核心特征和形象標識。新征程上,合肥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及省委部署要求,聚力全面深化改革,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優化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機制、運行規則機制,加快科創高地建設,在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上示范引領,書寫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合肥篇章。
匯聚強化戰略性科技力量,建設世界級知識創新重鎮。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總開關”,基礎研究所產生的知識創新、科學發現是創新鏈源頭,是產業創新和經濟增長的革命性力量。當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普遍強化基礎研究戰略部署,大國科技競爭加快向基礎研究前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立足國家戰略需求和域內學科優勢,多方共同加強在肥基礎研究系統性謀劃,持續爭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更多基礎研究基地、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及科研設施群等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落地創建。創新管理體制、科研組織機制和服務保障機制,建設國家實驗室標桿,致力成為世界量子信息科創高地;高水平建設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等研究院和深空探測等國家重點實驗室,打造世界聚變能源科創高地和世界深空探測科創高地。世界知名高校院所、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群及由此吸附的高端研究人才等建制化、協同化構建,夯實城市未來發展的核心引擎功能。
加強產學研融通創新,打造國內技術創新熟化和產業孵化基地。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強調:“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構建上下游緊密合作的創新聯合體,促進產學研融通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企業主導的創新聯合體、高校院所與地方共建的新研機構等是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耦合融通創新的重要載體,為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有力支撐。合肥可通過支持行業頭部企業牽頭,聯合優勢學科高校院所、上下游骨干企業共建聯合研究中心,形成頭部、骨干企業與知識生產機構穩定緊密的“戰略合作實體”,探索“人才—科研—轉化”全面合作范式,建強研發系統,推動頭部、骨干企業以研發為核心的綜合實力提升,打造領軍型企業。深化與名校大院大所等合作,支持推動新研機構技術研發能力、概念驗證及中試載體支撐能力、技轉服務能力、投資孵化能力建設,“技術研發—驗證中試—創業孵化—耐心投資”一體運營,建成若干影響力強、規范有序承接高校院所成果轉化和產業孵化基地。
優化人才引育聚用評價激勵政策,建設國內高水平人才高地。“人才是最強大的生產力”,人力資源與人才處于戰略資源的首要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加快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要堅持問題導向,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合肥可通過甄選海內外頂尖人才實施穩定資助,支持打造以一流人才為中心、帶動一流學科群建設的卓越基礎研究體系。穩定和加強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學家隊伍建設,支持采用靈活的人事管理方式和薪酬政策,推動提高實驗技術高級職稱設置比例,建立符合裝置實驗人員特點的職稱評定、培養管理和考核評價制度,形成對實驗科學家友好的激勵機制。加強青年人才戰略儲備,探索優秀青年人才舉薦機制;實行多元化青年人才支持方式,設立未來研究領軍計劃,實施長周期支持。加大評價制度改革,合理設置評價考核周期,突出中長期目標和實績導向。支持采取股權期權激勵、項目制獎勵、崗位分紅、特殊人才補貼等市場化激勵機制。
發展耐心資本,高標準建設國家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金融是經濟發展的血脈,也是國家或區域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標準建設國家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推動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傾斜,加大對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金融支持,為科創企業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以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牽引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合肥可通過整合建強政府基金體系,持續增強國資創投機構的專業能力和影響力。單獨設立運營天使母基金體系,引導投資加速向應用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熟化和轉化前端布局,強化政府耐心資本的領投示范撬動作用。強化“創投城市”品牌,依托政府母基金和實驗室體系或新型協同創新平臺體系、科技園區,引培匯集知名創投機構合作。支持設立科創金融專營(特色)機構,升級風險共擔和補貼機制,構建匹配科技創新全鏈條和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產品體系。在基礎原理發現階段,有政府研發資助、實驗室基金支持;種子期、初創期階段,有種子基金、驗證中試基金、天使投資、創業引導基金、投貸聯動支持;企業成長階段,構建科技銀行、科技小額貸款等間接融資支持,科技擔保、保險等增信服務,投貸保聯動、股權交易中心直接融資支持;到企業成熟階段,重點在上市輔導融資、債券市場融資等。
以未來產業為先導、高技術產業為主體,打造國家先進制造基地。“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推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推動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發展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的生產力”。落實《決定》精神,合肥要進一步完善重點產業鏈專項政策支持,著力頭部企業落地引領,加強核心配套招引與產學研協同的研發體系建設,投融資、行業人才、供應鏈管理等全要素配置、協同化服務的建設路徑。完善國有資本“以投促引”,專業化領投、市場化運作,撬動社會資本帶動新興產業發展的“合肥模式”。推進重點產業集群補鏈延鏈強鏈,深化向“網絡驅動”“數據驅動”“AI應用”等新制造模式轉型。圍繞量子通信與測量、通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低空經濟、算力網絡、氫能和儲能等方向,布局競爭未來產業新賽道。聚力研發設計、高端軟件、工業互聯網等引擎賦能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催生引領支撐新制造或新服務。健全全要素協同支持、專業化服務子系統,統籌產業體系聯動滾動發展,打造簇群化、協同共生發展的強吸附產業生態。
[作者單位:合肥市委黨校(合肥行政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