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深層次的閱讀,就沒有心靈的成長、精神的發育。置身這紛繁復雜的世界,我們的身體或許會被困于一方小小的天地,但思想和靈魂卻可以借助讀書展開一場無拘無束的遠行,在文字的廣袤天地中,照見生命的遼闊。讀書,或許并不能讓一個人功成名就,但卻可以讓思想和靈魂找到精神歸宿;讀書,或許并沒有物質享受帶來的快樂,但卻沉甸著時代發展和民族復興的厚重責任。
常見低頭一族作機械刷屏的淺閱讀,也常見人云亦云、隨心跟風的微信轉發,卻無所謂質疑和思考,不免混沌于當前社會轉型期的浮躁。只是,我們的精神空間絕不應被通俗戲謔的小品、無從考證的微信、博人一笑的段子構成的微文化所占領,我們的時代不應趨同為一種“小時代”,一個人也不能盲目成為流行文化的奴隸。如果你的世界缺少讀書,就會缺乏深刻和理性的見解,缺少對思想的敬畏和追隨,也難有一種支持真理的力量。17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帕斯卡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之偉大源于他擁有思想。”雖然我們并不一定能做到偉大,但完全可以通過讀書去充盈智慧、積蓄力量,去探尋靈魂的“詩和遠方”。
真正的思想者,會用讀書來尋找靈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有一個價值選擇的問題,當你把更多的時光投放在讀書學習上,就會發現這才是有意義的人生,才會綻放生命的精彩。那些功名的追求,物質的索取,盡管有生理心理的滿足,你終究會發現那是有缺憾的歸宿。唯有思想的擁有者,才會目光清澈,頭腦清醒,心靜而神遠。精神的成長、思想的成熟更是一種修行。毫無疑問,成為真正的思想者的過程是一個精神苦旅,這往往需要靜心讀書、學習思考這一獨特的方式。盡管隨著時間的流逝,年歲的增長,并不一定有文采飛揚、功成名就的收獲,但卻是思想靈魂的涅槃、人生價值的釋放,也會讓你的生命更具思想的張力。
行走在求索追思的讀書路上,你不免會被恥笑迂腐沒有價值,會被放在世俗的功利燒烤架上褻瀆。回望歷史,張謇在南通建師范學校時遭遇過“讀書誤農”的非議,西南聯大師生徒步穿越湘黔滇時背負過“迂腐書生”的嘲笑。俯看現實,既有“小學畢業當老板,碩士畢業送外賣”的冷嘲,也有“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的熱諷,更有“浪費時間讀書不如抓住風口,紅了就能走上人生巔峰”的鼓吹。然而,真正的閱讀不是功利的自我標榜,不是社交媒體的九宮格配圖。世俗的功利只是讀書的副作用,思想的成熟與深刻才是讀書治愈心靈的療效。
或許你也會問:在這個AI都能寫詩的時代,讀書還有意義嗎?我的回答是:正因為技術加速迭代,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通過讀書守住人性的溫度。當DeepSeek能在一秒內生成答案,唯有深度閱讀賦予的獨立思考能力,能讓我們在時代浪潮中站穩腳跟;當虛擬世界愈發逼真,唯有書籍帶來的精神共鳴,能讓我們在喧囂中聽見內心的聲音。
讀書的終極之旅,是做真理的追夢人。一個人的思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讀書是一個人最可貴的品質,這里面有志向,要遠大;有眼光,要高遠;有智慧,要遠謀。這要求我們在讀書中,不僅要有思想的高度,更要有實踐的力度,為理想和夢想而不懈奮斗。讀之愈深,情之愈真,思之愈多,責之愈重,愈要把心中正能量分享于世,傳之于眾,激勵于人,同時也錘煉精神信仰,激勵共同成長進步。從這個意義上講,讀書所充盈的思想猶如一盞明燈,照亮的不僅僅是迷茫的心靈,更是前行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