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因銅而興,依陵得名,是長江邊的千年古銅都。李白曾在此揮毫寫下“爐火照天地”的采銅盛景,龍潭肖的灰墻黑瓦間流淌著3500年青銅血脈,天井湖映照著當代銅基地的輝煌。
曾因銅而興,卻也因銅而困。近年來,銅陵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快發展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的生產力,打造“文旅+”新業態、新場景,奮力闖出一條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新路子。
數字映襯著發展態勢:2024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達6.4%,居全省第一位;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5.4%、73.2%,均居全省第一位;參加省開工動員項目開工率、納統率、投資完成率分別居全省第一、第四、第四位;14項工作獲安徽省政府真抓實干督查激勵,再創歷史新高。
促產業轉型,綠色發展聚鏈成群
“哐哐當當、轟轟隆隆的挖山采石聲,常年響個不停。灰塵到處飛,家里一年四季都不敢開窗。”過去,采礦產生的污染給銅陵市民的生活帶來很大困擾。曾幾何時,工業經濟快速增長伴隨的高能耗、高污染也一度成為城市成長的煩惱。
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市委、市政府拿出釘釘子精神,一張藍圖干到底,跳出既有格局,決定用“產業轉型”撕開遮蔽在市民心上的“霧霾”,重新整合生產要素、經濟要素、生活要素,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循著這樣的思路,銅陵推動銅產業等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構建“企業小循環、園區中循環、社會大循環”的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同時,一手抓傳統產業“脫胎換骨”,一手抓新興產業“強筋壯骨”,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熔銅、電解、剝離,一片片薄如蟬翼的銅箔從全自動生產線下線,厚度僅3.5微米:這是安徽銅冠銅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鋰電銅箔產品。“此前這種應用于5G通信領域的高頻超低輪廓銅箔,生產技術被國外壟斷。我們與下游企業合作,歷時一年實現技術突破,解決了關鍵難題,為國產替代提供了有力支持。”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賈金濤拿起一片樣品介紹道。
打破固守多年的“單一經濟”桎梏,銅陵毅然決然跳出“小圈子”,打造新的增長極。如今,銅陵有色金屬集團集先進的閃速熔煉、閃速吹煉、智能數控吹煉等各類成熟冶煉工藝技術于一體,銅冶煉綜合能耗、硫捕集率等多項生產技術在國際領先。前不久,銅陵有色金新銅業分公司銅基新材料項目成功點火投產,采用世界先進的制造技術,建設熔煉、電解、銅材加工等主工藝工程及環保、動力等配套工程,年產50萬噸高端銅材及黃金、白銀等副產品。
轉型一棋落,發展滿盤活。2024年,銅陵國家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營業收入增長超15%,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值跨上百億臺階,電子信息制造業產值增長超80%;7次獲評國家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績效評價優秀,連續3年獲評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優秀。
筑營商洼地,一諾千金引客來
誰會想到,一個民營企業家開始熱衷于為地方招商了!因為他覺得這個地方好。
安徽陸科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根是一名“新銅陵人”,來銅陵創業多年,企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再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如今他不僅完全融入這座城市,還招引來了銅陵全聚禾半導體有限公司、安徽威可特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
劉根頗有感觸地說:“政府部門把我們當成朋友和親人,一心一意地幫企業解決難題,讓我們深刻感受到政商關系清上加親、越清越親,希望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銅陵。”
潤物無聲、有呼必應、細致入微的服務,讓銅陵成為眾多企業青睞的投資熱土和興業高地。近日,年產2.5萬噸高電壓大容量變壓器用電磁線項目、年產6萬噸汽車緊固件項目、電池模組金屬結構件制造項目陸續簽約……
這座江南小城,有何魅力吸引企業集聚于此?仔細觀察不難發現,他們看中的是優越的地理位置,看好的是政府的優質服務,看上的是一流的營商環境。
“專班團隊一次次來到企業,傾聽我們需求,及時解決問題,暖心服務令人感動。”這是來自安徽華建商品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的一封感謝信。
企業需要時“有呼必應”,企業不需要時“無事不擾”,就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在此理念下,銅陵市以突破性思維引領營商環境創新實踐,主動沖破條條框框,敢于突破創新,千方百計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把能做的做到極致,努力創造更大比較優勢。
如今“串聯”變“并聯”,銅陵在全省首家編制民營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首家編制并運行民營經濟指標監測體系,首家出臺《銅陵市企業突出貢獻人才VIP服務卡制度》,首創企業訴求閉環管理、全程響應、說“不”提級等機制,自主研發上線涉企服務綜合平臺——銅陵“政企通”,在全省率先實現政策“免申即享”。同時,搭建“銅商會客廳”平臺,由市領導主持召開,邀請經營主體、行業協會、金融機構、科研院所等參加,通過線上平臺、線下辦公渠道廣泛收集企業訴求,常態化問需于企、問計于企,更好把黨委、政府干的事精準對接企業盼的事,努力打造“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一流營商環境。
引文旅活水,激發消費新活力
又是一年春草綠,最美人間四月天。
走進永泉小鎮,這里沒有城市的喧囂與繁忙,只有山間的清風、溪流與鳥鳴,每一塊石板路、每一扇雕花窗欞,更是將江南水鄉的韻味展現得淋漓盡致;鳳凰山腳下,沿著曲徑漫步,只見紅、粉、白等各色牡丹競相綻放,將春日的山川阡陌裝點得格外美麗,喝著瀑布懸崖咖啡與清新的山風撞個滿懷;隨著暮色初臨,犁橋水鎮華燈璀璨、人聲鼎沸,非遺傳承人表演著打鐵花節目,槳聲燈影映襯著小橋流水,好似“清明上河圖”映入現實。
這個春天,銅陵解鎖春日文旅的無限可能。從觀光到體驗,從看景到入景,銅陵核心景區熱度持續上升,家庭游、近郊踏青需求旺盛,長三角及省內周邊客源占比顯著提升,文旅消費潛力持續釋放。清明假期,銅陵文旅呈現“量質齊升”態勢,重點監測的20家A級景區累計接待游客45.78萬人次,同比增長36.24%。
從“詩和遠方”到“經濟新引擎”,文旅蛻變路上的每一個腳印都清晰可見,勾勒出古韻新風的文旅融合新畫卷。近年來,銅陵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文旅資源,加快培育文旅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新產品,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良性互動,持續挖掘銅陵文化特質,激活自然人文資源,打造長三角特色休閑旅游目的地,助推“創意”變“效益”,“流量”變“銷量”。
有靈氣、有溫度、有故事、有活力的銅陵城市形象,需要細致入微地經營。這場靜水流深的文旅高質量發展,不僅體現在文旅資源的創造性轉化,更在于文旅服務的不斷升級,持續彰顯服務力度,釋放民生溫度。據介紹,犁橋水鎮提供直接就業崗位500余個,帶動間接就業近千人,還提供場地供村民們售賣自家種植的蔬菜、玉米等農產品,形成以旅興農、以農促旅的良性循環。
不難發現,銅陵“文旅+”跨界融合吸引著越來越多人的目光,牽絆住了全國各地游客的腳步,留住了城市的“煙火氣”。如今的銅陵,一面是從工業發展中生長出的堅韌筋骨,一面是在文旅融合中綻放的溫柔詩意。
當春夜的露水浸潤青銅雕塑的基座,那些曾深埋地下的礦層,正化作托舉“新生”的磅礴力量,書寫這座資源型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