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表示決心依照說的話實行”。
立誓容易踐誓難,重在踐誓才是對誓言的真正尊重。固鎮縣有一位離休干部歐興田,他的后半生,只做一件事:守陵。抗戰時期,歐興田與同學參加新四軍,上戰場前,與戰友立下誓言:“誰要是活下來,就為死去的戰友守陵!”后來,他所在的班,只剩他一人幸免于難。離休以后,老兵歐興田放棄優裕的生活,自籌資金,建起了淮北西大門抗戰烈士陵園,這里不但埋葬著他的戰友,還有2400多位抗戰英魂。歐興田一諾千金,一諾一生,堅持守墓30多年。2016年3月,歐興田與世長辭。生前特別交代子孫:不收禮金,不開追悼會,不立碑,把骨灰撒在烈士陵園里。生為戰友守墓,死與戰友同眠。
我黨許多優秀領導干部也是踐行誓言的典范,他們嚴格按黨章按入黨誓詞要求自己,履行黨的宗旨,為人民謀福利殫精竭力、奉獻終生,誓詞在他們身上得到了完全的實現。蘭考鎖風沙的梧桐樹,東山遍野的木麻黃,晴隆脫貧的“晴隆羊”,大亮山的萬畝林場,政和的“發展速度”,百坭村的“民情地圖”,太行山的“綠嶺薄皮核桃”,草王壩村民圓了“水之夢”,就是焦裕祿、谷文昌、姜仕坤、楊善洲、廖俊波、黃文秀、李保國、黃大發等踐行“讓百姓早日脫貧”誓言的印證。
無須諱言,也有人立誓而未能踐誓。在反腐敗斗爭的典型案例中,那些被揪出的腐敗分子,哪個沒有在黨旗下舉過拳頭宣過誓,誓言并沒有擋住他們的腐敗墮落。當年,曾有一名當選市長發誓:“我們要堅決懲治腐敗現象,嚴厲查處貪污受賄、弄權瀆職、敲詐勒索、以權謀私等不法行為。我不僅要當個清廉的市長,還要帶出一個廉潔的市政府班子。”可是,當天晚上他就收受賄賂10萬元。還有一名廳長在任時曾堅決表示:“我以一個黨員的名義向組織保證,我絕不收人家的一分錢,絕不做對不起組織的一件事……”然而,荒唐的是,僅僅一年后,檢察機關就查實他先后收受他人賄賂40余次,款物折合人民幣30多萬元。
宣誓對人的行為確有一定的約束力、號召力。但誓言要達到預期的約束效果,關鍵還要靠如何踐誓。因為,再好的誓言,如果只是寫在紙上,說在口頭上,而沒有做到或者根本就沒打算做,那么,在各種誘惑或威脅面前,一切誓言都將變得蒼白無力。
在踐誓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就要堅定信念,“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任爾東西南北風,咬定青山不放松,忠實履行自己的誓言。古人有“徙木立信”的成語,唯以徙木之誠立規矩,以踐誓之毅固根基,方能政通人和、國泰民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