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以優良黨風引領社風民風》。文章引用了泰山挑山工不敢在“快活三里”久留的故事,指出作風建設同樣如此,越到緊要關頭越不能有絲毫松懈。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必須抓常、抓細、抓長,決不能在“快活三里”久留歇腳。
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抓得緊一點就好轉,抓得松一點就反彈,必須以“一篙不可放緩”“一滴不可棄滯”的韌勁化風成俗?;L成俗關鍵在抓常,經常抓、抓經常。要將作風建設融入日常工作,切實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風。領導干部要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堅持黨建和業務同謀劃、同部署、同督促落實,做到既管工作、管業務,又管思想、管作風,管到關鍵人、關鍵處。要經常分析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作風狀況,經常分析本地區本部門干群關系狀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針對苗頭性和傾向性問題及時采取有效舉措。
黨員干部的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往往體現在細微之處。老百姓對黨員干部作風好與差的感受,也往往來自于細小之處的觀察和體會。因此,抓作風建設必須是具體的,而非抽象的。人民群眾看作風建設,關鍵看解決了什么問題、辦了什么實事。問題解決與否、解決得好與不好,老百姓的體會最深刻也最準確。最是細處見痛點,要善于抓細節。抓送節禮、送月餅、送賀年卡、辦公用房、公車配備、出差餐飲,這些都是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問題、小問題,但滴水可藏海,正是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抓,一個具體問題一個具體問題的突破,制定實施中央八項規定這一“徙木立信”之舉才能在老百姓心中立得住、立得久。
抓作風建設是一個滾石上山的過程,要持之以恒地用力推,決不能在“快活三里”久留歇腳。只有保持定力,在抓長上下功夫,才能實現弊絕風清、海晏河清。何為“抓長”?就是“十年不夠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夠就三十年,直至真正化風成俗,以優良黨風引領社風民風”;就是堅持不懈加強制度建設,持續加固中央八項規定堤壩,向制度建設要長效,推動作風建設由“治已病”向“治未病”轉變;就是讓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剛性約束更好轉化為每一名黨員干部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