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青青,大學畢業回鄉創業,扎根田野10余年,發展大棚蔬菜種植,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幫助農戶銷售農產品,無償為種植戶提供苗種和技術服務,帶動當地群眾共同致富,成為鄉親們交口稱贊的致富帶頭人。她就是樅陽縣樅陽鎮新豐村村民,“安徽省勞動模范”“中國好人”等榮譽的獲得者。
大學生甘當新農人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引進一批人才,有序引導大學生畢業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幫助他們解決后顧之憂,讓其留得下、能創業。
近年來,在銅都大地上,很多青年主動從城市返回農村,在廣袤的田野上磨煉本領,墩苗實干,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這其中,余青青就是一個典型,她是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是一名返鄉種菜、帶動鄉親致富的大學生“新農人”。
余青青的家鄉新豐村,是長江中下游一個由泥沙沖積而成的江心洲,基礎條件相對薄弱,常住人口僅3000余人,還多為老人和兒童。村里的人想要去鎮上,必須乘渡船穿過夾江,交通并不方便。長期以來,洲上的年輕人大多選擇外出務工,很少有人回來發展,但余青青是個例外。
2014年春節,余青青從廣東東莞回鄉探親,看到家鄉很多田地被拋荒,感到十分惋惜。與父母閑談中,她流露出要和弟弟余永斌一起返鄉種菜的想法?!霸蹅兇逦挥诮闹?,土質屬于灰沙土和灰泥土,土壤疏松肥沃,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特別適合優質蔬菜等經濟作物種植。”余青青說。原本在外跑蔬菜生意的父母,早有回鄉安享晚年的打算,一家人一拍即合。余青青辭去教育培訓工作,弟弟余永斌也辭去國企的工作,一家人“逆行”回洲,一門心思發展大棚蔬菜種植。
新技術助力年年豐
2014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余青青花費5.2萬元,在村里流轉250畝土地,建起150畝鋼架蔬菜大棚,種上了大棚萵筍。幸運的是,這一年萵筍暢銷,收益可觀。
初試成功,堅定了余青青的選擇。2015年,她引種了一種臺灣花菜,但這次上市后卻無人問津,花菜全爛在地里,損失慘重?!斑@種花菜很大,成熟后葉子全部打開,大家都認為是老了,所以不愿意購買。這次失敗也讓我明白,種菜不僅是個技術活,更要了解市場,了解群眾需求?!庇嗲嗲嗷貞洝?/span>
在挫折中前行,本科經濟學畢業的余青青,將目光投向菜市場,關注起老百姓的“菜籃子”。通過長期的調查研究,加上外聘專家的現場指導,余青青很快將種植品種鎖定為番茄、黃瓜、茄子、辣椒等家常蔬菜,并在打造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上下苦功。她購買了很多專業書籍,自學蔬菜種植技術,還經常到山東壽光、馬鞍山和縣等省內外農業高科技示范園區參觀學習。白天,她在大棚里彎腰勞作,向技術員請教問題;晚上,她伏案鉆研,從書本中尋找答案。
功夫不負有心人,余青青逐漸掌握了種植大棚蔬菜的各項技術。2019年,在樅陽縣特色種養業扶貧“萬千工程”項目資金支持下,余青青整合7個村合作社項目發展資金140萬元,加上積攢的120萬元,新建100畝蔬菜鋼架大棚和3200平方米的連棟溫室大棚,并加裝智能物聯網系統,實時監測土壤溫濕度、pH值等信息,實現一體化精準澆水施肥,并按照8%的比例分紅反哺各個村合作社,每個村每年能得分紅8000元。
返鄉種菜10余年,余青青不斷嘗試新技術、引進新品種,探索高效種植新模式,蔬菜大棚由最初的200多畝擴大到380畝,番茄、黃瓜、茄子、辣椒等多個品種獲得國家綠色產品認證,每年產出綠色蔬菜近2000噸,穩定供應銅陵、安慶等省內外市場,年銷售額達500萬元。
領頭雁蹚出共富路
“我出生于農村,返鄉創業是為了家鄉的發展,帶領鄉親們找到致富門路。”談起返鄉創業的初心,余青青堅定地說。
能吃苦,會干事,對大伙都特別好,這是基地工人對余青青的一致評價。近年來,在基地用工方面,余青青積極吸納村里的剩余勞動力,優先安排江心洲上的留守老人和婦女務工,給每人每天開出80元至100元的工資,讓留守村民有了穩定收入。
目前,蔬菜基地共有常年務工人員35人,采摘種植集中期每天用工100余人。余青青還曾為10戶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為其中有需要的5戶貧困戶每戶免費提供1畝大棚發展蔬菜種植,幫助貧困戶年均增收1.5萬元,實現脫貧目標。
脫貧戶唐真華已到農場工作5年,月薪2000元?!懊刻旃ぷ?小時,除草、松土、施肥、摘果,離家近,活兒也輕松?!碧普嫒A對這份工作很滿意,逢人就夸是青青帶他過上了好日子。
讓大家通過奮斗過上幸福生活,一直是余青青的心愿。為了幫助周邊農戶抱團發展,余青青無償為洲上蔬菜種植戶提供苗種和技術服務,累計舉辦“大棚蔬菜種植”知識講座12期,慷慨贈送辣椒、黃瓜等苗種1萬余株。在“萬千工程”每年給予7個村各分紅8000元的基礎上,余青青還向新豐村贈送15噸鋼構大棚鋼管和建棚配件,并在搭建過程中提供技術指導。
在洲上種菜,最難的是銷售。為此,余青青創辦了青青農產生鮮直銷館,通過“線下收購+線上銷售”的模式積極為村民尋找銷路。每天,余青青都要往返于縣城的配送中心和江心洲上的蔬菜大棚。她說:“我想進一步提高產量和品質,帶動更多群眾致富,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span>
余青青說,返鄉種菜之前,她最喜歡的顏色是黃色,因為沙灘、落日、油菜花等景色,蘊藏著她對家鄉的眷戀和牽掛。現在,她更喜歡的顏色是綠色。這不僅是眼前蔬菜的綠,更是心中希望的綠。她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投身鄉村、扎根鄉村,共同用青春描繪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