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全球環境基金“中國零碳村鎮促進項目”首批試點名單正式公布,濉溪縣南坪鎮的任集村赫然在列。“中國零碳村鎮促進項目”試點由農業農村部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聯合實施,致力于打造具有更多區域代表性的零碳村鎮樣板,全國僅有29個村鎮納入首批試點。作為皖北地區唯一入選村,任集村正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在皖北平原上閃耀。
初夏時節,記者走進這座曾經的采煤沉陷搬遷村,探尋村民們早已習慣的低碳生活奧秘。
沉陷水面變身“陽光銀行”
俯瞰任集村,大片連綿的太陽能電池板整齊鋪陳,在碧綠的水面上泛著藍光,與近處微黃麥田、遠處白色風力發電塔構成了一幅獨特的畫卷。這片曾經因采煤而塌陷的區域,如今已成為村民眼中的“陽光銀行”。
任集村是壓煤搬遷村,2007年,1000多戶村民陸續遷入新村。這些年,新村建設得比城里的小區還漂亮。隨著時間的推移,老村舊址及周邊漸漸形成了4500多畝的水域面積。“如何利用這片水域,任集村一直在思考破題。”任集村黨總支書記任華偉說。
光伏發電憑借其安全可靠、環境影響小、成本相對低廉等特點,成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極具競爭力的新興可再生能源產業之一。2017年,國家和地方支持光伏發電政策集中發布。地處皖北地區,日照時間長,光熱資源豐富,在政策指引下,任集村找到了鄉村發展的破題路徑——將其中2509畝水面租賃給淮北鑫能光伏電力有限公司,建設“漁光互補”漂浮式光伏電站項目。
該項目于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每年為村集體帶來124萬元租金收入,曾一度被拋荒的沉陷水面成了人人守護的“聚寶盆”。“這個60兆瓦的裝機容量項目,每年能滿足周邊3萬個家庭的全年用電需求。2024年,鑫能光伏發電量達7800多萬千瓦時。”項目負責人曹開華介紹。
光伏發電充分利用了水面,光伏板下的水域也沒閑著,用作水產養殖基地,其收益作為租金增值部分,按比例交付給村集體。
從發電到并網消納,還得打好下半場。國網濉溪縣供電公司通過大電網、微電網與配電網的靈活交互,以及源網荷儲的協同運行,實現了綠色能源高效利用。
在國網濉溪縣供電公司調度大廳,工作人員張有利正緊盯源網荷儲充監測平臺大屏,查看光伏發電當日出力趨勢和儲能的實時功率。“南坪鎮是安徽省三個‘綠電小鎮’之一,任集村的光伏項目已成為其綠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張有利說。
低碳場景繪就“綠色生活”
“漁光互補”項目的成功實施,不僅為任集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更激發了村民對綠色生活的向往。
2023年,一些村民主動與光伏企業合作,參與戶用分布式光伏項目。新村規劃時統一建設的二層樓房,房頂便于安裝光伏板,加上連續20年屋面租金的穩定收益,村民參與積極性很高。目前,全村已有800多戶安裝了屋面光伏。
“習慣了低碳過日子!”出門坐電力客運公交,晚上有太陽能路燈照明,洗澡有太陽能熱水器,地里有太陽能殺蟲燈、沼液灌溉施肥,村民們已習慣低碳的新農村生活。國網濉溪縣供電公司和南坪鎮區域能源互動互聯,實現了就近發電、就近并網、就近轉換、就近消納,基本滿足了村民家用電器的用電需求。“每個月100多元的電費節省下來不說,每季度末還有200元的屋面租金到賬。”村民王寧寧笑著說,“聽說村里與光伏電廠要合作布點充電樁了,可以考慮買一臺電車了!”
在任集村,處處都能看到資源化利用、綠色低碳的場景。這既有持續的文化浸潤,也有南坪鎮作為安徽省級綠色能源示范鎮、“綠電小鎮”的底氣。
近年來,南坪鎮加快實施“漁光互補”光伏電站、農光互補光伏電站、生物質發電和風電等項目,著力將塌陷坑、農閑地打造成“聚寶盆”。目前,全鎮綠色能源使用率在50%以上。
“以自然村為單元,我們將通過綠色零碳、清潔高效、多能互補的用能模式,基本實現示范區域內農民生活低碳化、鄉村產業高效化、農村環境清潔化。”南坪鎮鎮長張偉對任集村零碳村試點充滿信心。
鄉村振興超市公布積分,老任家積分最高;中心校開設低碳課堂,孩子們用廢舊物品制作工藝品;紅白理事會明確“辦事不放鞭炮,宴席不超十桌”;有機肥替代化肥有獎勵;村里還打算評選“零碳示范戶”……低碳經濟不僅帶來了綠色環保的低碳生活,也帶來了鄉村低碳文明新風。
田間地頭藏著“循環密碼”
夏日的下午4點,任集村村民馬香芳家的生姜大棚內溫度高達36攝氏度,根據設置好的溫度和濕度,棚內的智能噴灌設施已經開始自動澆水。
馬香芳兩口子承包了23個大棚,占地27畝,種植小黃姜和紅芽姜,每年3月種、10月收,一畝地一季產姜1.3萬斤左右,一畝地能凈掙2萬元。
生姜生長期長、耐肥,但高溫高濕的環境容易引發生姜瘟。馬香芳每天小心照料著姜苗,“村里隔三岔五從化糞池拉幾車沼液過來,免費送我當肥料,你看姜苗長得綠油油、透著黑,抗病性就強。”
任集村的田間地頭都藏著低碳“循環密碼”。除了沼液施肥,秸稈回收也拉開了任集村生態循環序幕。任集村耕地面積24718.8畝,主要種植高粱、小麥、玉米等作物,每年可收集秸稈量3萬噸,折算標準煤1.5萬噸。這些農作物秸稈一部分會輸送給鄰村的上海電氣(濉溪)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另一部分秸稈在任集村還有其他用處。
一到任集村村口,就能看到好幾家商鋪打出老鵝特色菜的招牌。“咱村有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叫憶食村鹵鵝。”村黨總支副書記王建說,“那片塌陷區水域治理驗收結束后,就會啟動老鵝循環養殖項目,鵝糞和秸稈混合堆肥發酵后還田。”
從低碳到零碳,任集村不斷出妙招。目前,全村每年可再生能源生產總量已是能源消費總量的8.5倍。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25萬元,比2018年的3.4萬元增長近百倍。任集村還獲得安徽省文明村、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縣級集體經濟發展強村等榮譽稱號。
“南坪鎮、任集村的先行先試,推動了以生物質能開發利用為主體的區域性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在降低能源消費過程中碳排放的同時,構建了一條‘農業資源高效利用,環境友好與經濟發展雙贏’的綠色發展路徑。”淮北市鄉村事務中心主任張勇說。
在任集村,可以看到一個村莊在零碳轉型中的智慧與努力,看到村民對綠色生活的向往與追求,看到一條農業資源高效利用、環境友好與經濟發展雙贏的綠色發展之路正在皖北大地鋪就。這不僅是一場能源革命,更是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