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聞發布工作是增強黨委、政府工作透明度,實現和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的重要途徑;是擴大開放,加強對外交往,向國內外展示地區形象的現實需要。近年來,宣城市在推進市一級新聞發布提質增效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推動新聞發布會成為宣城市外展形象、爭取人心、聯通媒體、服務治理的重要平臺和有效抓手,為助力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實踐中,宣城市立足先發、把握全面、突出關鍵,注重從抓隊伍、促合力、建機制上破題發力,不斷推動市一級新聞發布向制度化、規范化方向邁進。
在建強隊伍上發力
重點抓好事關新聞發布的三類群體,以此為撬動,促進發布環節規范運行,激發創新活力。一是針對“聚光燈下的人”,做到業務培訓常抓不懈,增強隊伍素養。主動“走出去”。堅持開展培訓,對市直單位新聞發言人實現滾動培訓全覆蓋,前后共300余人次受訓;約請公安部原發言人武和平、教育部原發言人王旭明、知名學者陳力丹等一流師資輔導。培訓內容緊密結合現實,既突出新聞發言人媒介素養提升、網絡輿情處置等主線,又根據形勢需要,填充新元素、補齊新知識。重慶大學教授吳明華受邀開課,介紹重慶開展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打造現象級城市品牌和外媒接洽等業務內容,為大家打開了視域眼界、豐富了知識儲備。積極“請進來”。舉辦短期輿情引導“加強班”,積極請名師上門,對新聞發言人的業務能力進行再教育、再提升。邀請中央外宣辦原副主任王國慶、知名媒體人敬一丹等專家到宣城授課,點對點、面對面為新聞發布工作者解疑釋惑、厘清思路。二是針對“應急處突的人”,做到引導能力常抓不懈,促進輿情平穩。注重做到四抓,即“抓學習、抓交流、抓推演、抓復盤”,提升應急處突人員突發事件輿情應對能力。堅持每月會商,聯動各地各相關單位,梳理顯性問題、摸排潛在“熱點”,注重情況通報、做到預防在先。練在平時,用在戰時。在處置突發公共事件過程中,堅持線上線下同向同步,不回避矛盾,不忽略焦點,迅速成立專班,按規律科學發布,有序布置和應對民情回應、媒體采訪、澄清事實等各類事項,促進人心安定、社會穩定。三是針對“管理服務的人”,做到傳帶作用常抓不懈,保持穩定有序。對具體組織者來說,召開新聞發布會不是“程序任務”和“開會念稿”,而是富含規律技巧和挑戰變數的“交鋒”。宣城市多年來保持市縣新聞發布組織管理隊伍相對穩定,通過專業人員“在崗”,確保業務水平“在線”,促進工作銜接有保障、操作規范有水準、接觸人脈有積累、把握全盤有分寸,特別是應對復雜情況有“底氣、思路、辦法”。
在凝聚合力上突破
新聞發布要找準“政府想說、媒體想要、公眾想聽”三者結合點,在琢磨主客體所需上下功夫,實現“1+1+1>3”的效果。一是和大局保持一致,策劃上守正創新。通過“從政府報告提煉、請相關單位申報、讓社會公眾提議、自大勢小情尋訪”等方式,開展新聞發布選題策劃,形成“單元式”“組合式”發布聲勢,積極擴大正面影響。2024年,宣城市圍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打造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加快提升民生福祉”三大重點發布板塊,召開45場新聞發布會,配套進行一系列宣傳活動,對外精彩講好宣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動態做法和亮點經驗,引發社會高度關注。二是為公眾精準服務,組織上協調統籌。新聞發布會最終要以公眾認可為標準。宣城市堅持讓形式服務內容、過程服務結果,使公眾以適合方式獲取權威、有效資訊。比如,宣城市在開展“醫保便民服務圈”“生物多樣性保護”“開發區經濟建設”等主題發布時,就會同發布單位采取會議發布與場外觀摩相結合等形式,在項目現場、民聲呼應、青山綠水間體現生動性、增強說服力。三是同媒體良性互動,效果上立體拓展。注重強化與各級媒體記者溝通,精準掌握采訪需求。為了讓廣大媒體更好了解地方,自2016年起,宣城市組建“媒體智囊團”,成為聚焦新聞發布、關注宣城動態的新聞主力;為便于與中央駐皖媒體更好互動,2023年在所轄7個縣域實現中央駐皖媒體實踐基地全覆蓋,搭建起更寬的聯絡平臺。積極構建“央省市縣+滬蘇浙+涉外”媒體矩陣,形成“報臺網微端屏”立體格局,實現時間及時迅捷、內容豐富多彩。比如,結合宣城市“創優一流營商環境”主題新聞發布,在美國《僑報》、《歐洲時報》等海外華文媒體策劃推出“巡禮開發區·躍動新活力”系列報道,實現新聞發布與項目招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同頻共振。
在調度機制上完善
善于激發各單位主觀能動性,讓發布方真正在思想上重視、行動上落實。一是夯實基礎,增強發布規范性。逐步完善貫通“流程、團隊、執行、反饋”等多個環節管理制度,推動調度機制健全。宣城市在2003年就出臺《關于舉辦新聞發布會和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意見》,首批34家重點市直單位新聞發言人規范“上崗”。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新聞發布制度不斷嚴密、規范性不斷增強。2018年制發《宣城市新聞發布提質增效工作意見》,以考核“指揮棒”調動各方積極性。2024年以來,配齊重點市、縣直單位新聞發言人,并向社會公示信息。在日常運行過程中,注重加強全流程調度管控,對相關單位新聞發布申請從發布方案、議題、內容、流程、場所等方面,對照標準進行嚴格把關。二是善于聯動,調動發布積極性。宣城市委宣傳部和市政府辦連續9年聯合行動,對各單位新聞發布工作提出明確要求。政府序列部門召開新聞發布會的,政務公開辦公室必須把關、市政府對口聯系領導做方案內容審核,多方配合、壓實責任,對發布情況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很多單位實現從“要我發布”到“我要發布”的轉變。市委宣傳部組織的新聞發布會數量,由最初的每年不足5場,增加到目前年均50余場,加上各市直部門和縣(市、區)自行組織的新聞發布會,全市每年舉辦新聞發布會近200場,實現常態化。三是注重反饋,實現發布獲得感。將新聞發布和工作宣傳有效嵌合,讓發布單位在常規性新聞發布中,增強與媒體公眾互動,更好地達到政策宣傳、經驗介紹、成果推介“廣而告之”的效果。宣城市委宣傳部自2017年開始,逐步創新完善“媒體看宣城”機制,通過定期匯總反饋外宣成果、發布效果評價分析等方式,增強發布單位的重視程度和發布主動性,使其更加用心打磨發布內容、準備發布素材,促進全市新聞發布工作再上新臺階。
(作者為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委講師團研究基地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