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指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頑瘴痼疾,必須下大力氣堅決糾治。基層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束縛手腳。切實為基層減負賦能,要從培育良好的文風、會風和作風抓起。
文風與文件、開會講話、新聞報道等諸多方面都息息相關。為基層減負賦能,須從轉變文風、培育良好文風開始。精簡文件,要堅持數量、質量“兩手抓”。嚴控文件數量,地方和部門發文要嚴格實行計劃管理、總量管控和發文立項制度。年度實際發文數量一般只減不增,超過上年度的應向上級黨委辦公廳(室)書面說明。要防止以“紅頭”變“白頭”、多文合一、正式改便箋等方式規避發文數量管理。提升文件質量,要培育短、實、新文風。除部署綜合性工作外,地方和部門文件一般不超過5000字,部署專項工作或者具體任務的文件一般不超過4000字。文件要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杜絕假、長、空,脫離實際,簡單照搬照抄上位文件。
一段時間,基層干部為陷入“會海”苦不堪言。基層本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然而很多地方卻出現“冷了現場、熱了會場”的現象。讓基層干部擺脫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束縛,必須嚴格精簡會議,大力培育務實高效的會風。要嚴控會議數量,各級各部門召開的業務工作會議能合并的合并、能精簡的精簡,對上級精神不刻意搞開會傳達不過夜,已制發文件的工作事項原則上不再專門開會部署。要嚴控參會人員范圍、層級,只安排與會議主題密切相關的單位參加,不搞層層陪會。要堅持務實、追求高效,從嚴落實開短會、講短話要求,有發言安排的要控制發言時間,不搞一般性工作匯報、表態。
為基層減負賦能,是為了讓基層返璞歸真,回歸到為民服務的原點上來。實現這個初衷,須規范明晰基層權責。建立健全鄉鎮(街道)履行職責事項清單,推動責權一致、責能一致。加強對“某長制”、網格員等的統籌規范。要完善清單外事項準入制度,嚴把準入關口。規范工作機制、掛牌和證明事項,不得要求村級組織設立各類領導小組、委員會、工作站、協會等工作機構并掛牌、配備力量,黨政機關和群團組織不得要求村(社區)出具缺乏法定依據的證明事項。要涵養為民親民愛民作風,依法依規確定基層信訪工作職責,讓基層把更多精力放到推動矛盾排查化解、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