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0月,日軍為掌控長江沿線交通要道,集結萬余人向皖南地區發動了規模空前的第二次大“掃蕩”,企圖摧毀新四軍云嶺軍部。駐守皖南的新四軍部隊僅有7000余人,分駐在涇縣、南陵、繁昌、青陽地區。擔任新四軍軍長的葉挺親自指揮戰斗,取得了一場敵眾我寡的重大勝利。
6日下午,日軍步兵5000余人、騎兵800余人,攜炮20多門,在空軍配合下,向云嶺撲來。國民黨駐南陵峨嶺鎮的五十二師一槍未發就逃之夭夭,使日軍得以長驅直入。緊急關頭,葉挺、項英召集會議,認真分析敵我態勢,細致研究作戰部署。針對敵軍輜重多,不擅長山地作戰的特點,葉挺等人決定在敵人前進路上預設縱深陣地,采取層層堵截、相機反擊的積極防御戰法,消耗、疲勞、戰勝敵人。葉挺親赴前線,全權指揮作戰。戰前部隊誓師大會上,葉挺面向全體指戰員號召:“我們必須抱有與皖南國土共存亡的戰斗決心!”面對強敵,新四軍處變不驚、視死如歸,吹響了嘹亮的沖鋒號角!
7日,日軍沿繁昌南陵大道進犯云嶺,其必經之路是位于云嶺以北的三里店和汀潭村。這一帶地勢險要、山巒疊嶂、道路狹窄,不利于大部隊展開。新四軍利用有利地形,在田坊、草鞋店和南陵左坑一帶設伏。各部隊迅速抵達指定的埋伏地點,當日軍進入埋伏圈后,新四軍戰士們向日軍發起猛烈進攻,子彈、手榴彈如暴風雨般傾瀉而下,日軍被打得四下逃散。一路500余名的敵人沖到汀潭附近的徐村橋,其先頭部隊200余人剛過橋中,我軍突擊掃射,日軍急忙向后撤退。日軍以為找到了新四軍主力部隊,想一舉殲滅,便集中兵力向徐村橋南面山頭猛攻。然而,新四軍部隊已向汀潭東山轉移。傍晚,幾路日軍在三里店和汀潭附近集合,用飛機、鋼炮狂轟濫炸。此時的敵軍離云嶺軍部只有10余里,但是,這條短短的道路上不是被新四軍處處設防,就是被當地農抗會和群眾堆放粗大的樹木和巨石堵塞。
8日凌晨,葉挺組織來自中村、茂林的增援部隊,向日軍發起猛烈反擊。敵人措手不及,傷亡數百。遭此重創的日軍無心戀戰,眼睜睜地看著云嶺駐地近在眼前卻無力向前半步,只能向涇縣縣城方向狼狽撤離。上午,日軍分3路向大嶺、小嶺方向突圍。駐守縣城的國民黨第五十二師見日軍襲來棄城而逃。日軍得以占領縣城。葉挺當機立斷,命令部隊發起攻城。傅秋濤率一營攻打涇縣南門,張铚秀率二營攻打涇縣東門,三營和特務營穿插往赤灘方向阻擊可能東逃的日軍。9日,涇縣縣城順利收復,極大地鼓舞了皖南民眾。與此同時,周子昆等指揮的另一部隊,在汀潭也大敗敵軍,收復南陵城。
10日,日軍從蕪湖出動數十架飛機,輪番轟炸涇縣縣城及東邊一帶,掩護其殘部向宣城方向逃竄。11日,新四軍和國民黨軍一起向被困于雙坑的日軍部隊發起進攻,日軍殘部從馬頭、新店渡過青弋江逃竄。至此,皖南第二次反“掃蕩”勝利結束。新四軍以少勝多,不僅收復了涇縣縣城,保衛了新四軍軍部,而且殲滅日偽軍1000余人,震動了大江南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