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 軒/文
清晨的淮河南畔,八公山的霧氣還未散盡,街角的牛肉湯館早已飄出縷縷醇香。琥珀色的湯汁翻滾著熱浪,晶瑩的牛油花漂浮其上,牛骨與牛肉在沸騰中舒展身姿。取濃湯為底,加上豆腐皮、粉絲和薄薄的牛肉片,撒上一把翠綠的香菜,淋上一勺紅亮的辣椒油,頃刻間,碗中躍起“一清二白三紅四綠”的水墨畫卷,層層暈染出楚風漢韻的濃濃鄉愁。
一碗湯,一座城。作為“舌尖上的非遺”,淮南牛肉湯不僅是市井小巷的早餐儀式,還是流淌在淮河血脈中的文化密碼,更是淮南這座老工業城市重振雄風、產業轉型的“金名片”。
尋味舌尖:一碗湯里的千年“繾綣”
淮南牛肉湯,是一幅歷史畫卷,氤氳著人間煙火。據《淮南子·齊俗訓》記載:“今屠牛而烹其肉,或以為酸,或以為甘,煎熬燎炙,齊味萬方,其本一牛之體。”公元前164年,劉安被冊封為淮南王,其后招賢納士、著書立說、煉丹悟道。為求長生不老,他發明了華夏美食豆腐,更是偕賓客“八公”到山中采擷滋補草藥,與牛骨、牛肉熬制成湯,湯沸加入豆腐皮,并配以佐料,味鮮美、湯醇香,嘗后頓覺神清氣爽,遂賜名“淮南牛肉湯”,隨后成為淮南王府邸秘膳。
五代十國時期,趙匡胤屯兵八公山攻打壽春,苦戰多日,屢攻不下,軍中已無糧草。緊要關頭,南塘百姓宰牛煮湯,送到趙軍大營,給官兵們充饑。官兵們吃了牛肉湯,士氣大振,一舉攻下了壽春城,成就“救駕湯”的傳奇。
往后的歷史長河中,隨著女真、蒙古等北方游牧文化不斷南下交融,牛群數量激增,在滿足耕種勞作之余,牛漸漸被用來食用。由此,牛肉湯在中原大地得到發展、壯大。
一碗牛肉湯,濃縮著淮河農耕文明的千年智慧,更見證了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的時代變遷。淮南自古便是“中州咽喉、南北要沖”,多元文化在此碰撞融合,造就了淮南人剛柔并濟的豪邁性情,特別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隨著國家能源基地和工業城市建設,來自五湖四海的建設者匯聚淮南,帶來了各地的習俗和美食。在此期間,淮南牛肉湯逐漸脫穎而出,成為大家公認的舌尖美味。如今,飽含歷史風華、城市記憶的牛肉湯,不僅是本地人的早餐標配,更以美味贏得各地食客青睞,逐漸走出淮南、走向全國乃至奔向國際,讓更多人記住和愛上這座城。
2024年,備受矚目的淮南武王墩墓考古發掘,出土了青銅器、漆木器、玉石器等文物1萬余件,其中口徑89厘米的三足大鼎,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戰國鼎之最,鼎內碳化的牛骨更是引發人們對淮南牛肉湯起源的無限遐思。
足尖追隨:一碗湯里的產業“風華”
2025年5月22日,在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來自淮南的2家牛肉湯企業——安徽旭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淮南市淮畔良品農產品物流有限公司,展示了淮南傳統美食的獨特魅力,吸引眾多客商品嘗采購。
長期以來,淮南牛肉湯雖深受消費者喜愛,但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和安全體系,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口味各異,制約了產業進一步發展。為將淮南牛肉湯打造成真正的“金字招牌”,2024年淮南市出臺《淮南牛肉湯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提出“建成以原料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產品品牌化為特征的淮南牛肉湯高質量發展體系”,推動淮南牛肉湯從“特色產品”壯大為“規模商品”、從“小眾單品”升級為“網紅爆品”、從“地域名品”轉化為“文旅潮品”。
以標準化破局。制定《淮南牛肉湯原料質量要求》等11項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推廣“中央廚房+百城萬店”模式,建成235家全產業鏈企業。堅持“從田間到餐桌”全流程品控,推出速凍型、方便裝產品,產品進駐盒馬鮮生、高鐵專線等高端渠道。
以規模化興業。制定13條扶持政策,設立10億元產業發展基金,推動“一區一鎮兩園多基地”建設。特色龍頭企業白藍集團投入1.2億元建設現代化生產線,自主研發“復合酶解”“真空濃縮”等23項專利技術,年產能達4億元。目前,淮南牛肉湯門店遍布全國500多個城市,超過10萬家,帶動40余萬人就業。
以品牌化出海。以淮南牛肉湯產業發展協會名義申報“淮南牛肉湯”集體商標,培育“橘生南”“辣一碗”等品牌,淮農食品、旭咚食品等速凍系列和常溫系列產品,遠銷法國、美國、巴西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迪拜餐飲企業合作開設綜合餐廳,目標產值500億元。
“淮南牛肉湯產業作為惠民富民之舉、興業興市之策,是我們全力搶抓的新風口、深耕的新賽道。”淮南市農業農村局負責同志表示,“我們將用足用活淮南牛肉湯‘中國地標美食’金字招牌,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強化標準化品牌建設,推動產業集群、企業集中、政策集成、要素集聚,開辟淮南牛肉湯產業發展新藍海。”
融合賦能:一碗湯里的無限“未來”
近年來,淮南市以牛肉湯為媒,舉辦了一系列文化活動,賦予這碗湯更深厚的文化內涵:2008年,淮南牛肉湯被納入中華營養早餐工程;2015年9月,“千人共品牛肉湯”活動成為全國美食界的焦點,“淮南牛肉湯,一鼎冠天下”的美譽傳遍大江南北。2016年,淮南牛肉湯成功申報中國旅游金牌小吃,并被中國烹飪協會列入首批“中華小吃名錄”;2017年,淮南牛肉湯制作技藝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淮南文化傳承的重要一環。
2025年3月29日,淮南牛肉湯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如期舉行。會上,中國飯店協會發布了淮南牛肉湯“中國地標美食”稱號,大會集中簽約29個項目、總投資近122.21億元,為淮南打造千億級綠色食品產業集群注入了新動能。
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汪學軍在大會致辭時指出:“淮南市聚焦徽派預制菜新賽道,大力發展牛肉湯產業,出臺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舉措,制定了一系列規范化標準體系,培育了一批競爭力強的行業龍頭企業,打造出全省綠色食品產業全產業鏈發展的第一單品。”
與大會同步舉辦的還有“萬人共品”淮南牛肉湯活動。循香而至,只見紅色桌椅綿延百米,三口直徑2.6米的大鍋內,骨湯翻騰,令人垂涎。近百人的廚師團隊分工有序,上萬名市民游客免費領取,大快朵頤。“一口鍋要熬煮700斤牛骨、700斤牛肉,整整熬制4個小時,能做3000碗!”廚師居傳偉說。
一碗牛肉湯,不僅傳承了醇厚美味和悠遠文化,更串聯起一幅“鮮味十足”的文旅版圖,香氣彌漫足尖所至之處,將武王墩的神秘、壽州古城的厚重、淮河的波瀾、八公山的秀麗、九龍崗的工業記憶串聯在一起,勾勒出“楚風漢韻、山水淮南”獨特的文旅畫卷,為地區文旅產業持續發展培育了新的增長點。正如經營淮南牛肉湯的商家們所言:“一碗湯里,有淮南人的匠心,更有這座城市的精氣神。”
文化是魂、產業是基、融合是路——如何答好新時代的“創新之問”?淮南這座曾經的老工業城市將順勢而為、乘勢而上,以淮南牛肉湯為橋頭堡,進一步深化提煉蘊含其中的品牌價值、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加強標準建設,壯大產業集群,持續做好農文旅融合發展大文章,讓“淮南牛肉湯”這個城市轉型發展的“金名片”底色更濃、成色更足、招牌更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