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華/文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實施的第五年。截至目前,安徽省網民規模達4700萬人,規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4800余家、營業收入超1.2萬億元,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有著強烈現實需要和堅實基礎支撐。五年來,安徽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堅持網信為民、數字惠民,著力構建數字生態、數字服務、數字學習、數字保障“四大體系”,加快全域數字化轉型發展,提高全民數字化應用水平,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安徽篇章提供有力支撐。
凝聚共識,構建全民參與的數字生態體系
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強大思想共識和工作合力。安徽堅持創新網絡宣傳方式方法,持續加強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網上宣傳,著力培育全民學數用數優良生態。
強化思想引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是推動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的根本遵循,必須深刻學習領會、深入宣傳闡釋。安徽常態化開設“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等專題專欄70多個,精心打造“精彩安徽AI有數”“智造世界 創造美好”等熱點話題,制作推出《聽!“安徽智造”的鏗鏘足音》等新媒體產品500余件,以鮮活案例生動闡釋安徽省數字化發展的重大舉措、重大成就,有效凝聚全民學數用數共識。我們將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匯聚萬眾一心向前進的磅礴力量。
強化文明培育。擁抱數字文明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2025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在皖舉辦,對提升安徽網信事業發展能級、弘揚數字文明新風尚具有重要意義。大會舉辦開幕式、主論壇及“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等14個分論壇,邀請2800余位嘉賓共享經驗、共謀未來,取得30余項合作成果,50余個話題登上熱搜榜,“匯聚網絡正能量 引領時代新風尚”廣為傳播。我們將以此次大會為契機,把數字文明作為網絡文明建設的重要著力點,引導群眾主動順應數字時代、積極擁抱數字文明。
強化知識普及。群眾對數字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直接影響數字技術的推廣進度和應用效果。安徽依托3個國家級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培訓基地,年均開展數字科學普及活動700余場、受眾人數超50萬人次。突出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等重點群體,舉辦數字知識進校園、進農村、進社區等活動7萬余場,開展適老助殘愛心微課堂8000余次,面對面服務老年人、殘疾人711萬人次。我們將持續深化數字知識科普,健全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推廣機制,營造全社會參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的濃厚氛圍。
優化供給,構建全民共享的數字服務體系
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群眾滿不滿意作為根本標準。安徽在數字化轉型中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持續強化優質數字服務供給,加快彌合數字鴻溝、補足數字短板,著力厚植全民學數用數肥沃土壤。
數字基礎設施廣泛覆蓋。推進數字基礎設施體系化發展和規模化部署,累計建成5G基站超16.7萬個、10G PON端口數104.5萬個、智能算力規模3.5萬P,IPv6活躍用戶超7300萬戶。推出全球首個運營商級量子加密辦公應用量子密信,服務用戶超500萬人;合肥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開通帶寬2600Gbps,居全國第8位。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向農村地區延伸,16個省轄市全部達到“千兆城市”標準,行政村5G通達率、千兆網絡通達率均為100%。我們將持續推進數字基礎設施部署建設,不斷擴大網絡覆蓋、提升網絡質量、降低應用成本,努力讓群眾能用、好用、愛用。
數字公共服務普惠可及。持續以數字技術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加快建設國家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累計匯聚公共數據3403億條,提供服務2313億次,上架數據產品超1000款。不斷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全省政務事項在線辦理率達99.3%,213項政務服務事項全國范圍“跨省通辦”、179項服務事項及應用長三角地區“一網通辦”,上線運行的“一件事”重點事項平均總跑動次數減少94%。我們將持續促進數字公共服務普適普惠,優化數字政務平臺功能,努力讓群眾好辦事、快辦事、易辦事。
數字生活場景豐富多彩。把豐富數字生活服務作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著力點,突出加強民生領域數字應用建設,創建8個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確定69家省級智慧社區建設試點單位,推動民生服務指尖辦、網上辦、就近辦。加強數字應用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建設,組織2500余家政務服務大廳和電信運營商營業廳配備適老助殘愛心專席和服務專員,推動“智醫助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覆蓋,電子社保卡覆蓋率達85.6%,社保卡“一卡通”平臺對接1800余個應用場景。我們將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數字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豐富新型數字生活場景,努力讓群眾享受更加便捷、高效、貼心的數字生活。
加強培訓,構建全民適用的數字學習體系
加強數字教育培訓是提升全民數字化適應力、勝任力、創造力的有效手段。安徽堅持分類推進、因人施策,針對不同領域、不同群體、不同職業持續拓展數字教育培訓渠道,綜合運用學習、體驗、評價等多種手段,著力提高全民學數用數能力水平。
增強數字工作能力。深入推進數字技能培訓進企業,按照“省級示范+市縣推廣”模式,實現重點行業規上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培訓全覆蓋。選樹培育509家數字產教融合型企業,打造“益企服務云”平臺,入選全國中小企業服務“一張網”首批互聯互通試點平臺。加大農村地區數字技能培訓力度,不斷提高農民數字化“新農具”應用水平,全省農業生產信息化率達51.2%,居全國前列。我們將持續分層分級加強數字技能培訓,引導支持各類職業群體積極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數字教育水平。統籌推進中小學智慧學校建設,建成智慧學校9000余所,中小學校(含教學點)寬帶接入率、校園網建有率、學校多媒體覆蓋率均達100%。做強“皖教云”“e會學”等優質智慧教育平臺,采集數據8.3億條,瀏覽量超17.9億次。豐富“五一學堂”平臺培訓資源,免費開放4000余門網絡課程,瀏覽量超500萬次。積極探索學分銀行多元場景運用,安徽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榮獲全國新時代“終身學習品牌項目”。我們將不斷健全終身數字學習體系,統籌學校數字教育、數字技能職業教育、數字技能認證等環節,著力構建四通八達的數字教育“立交橋”。
激發數字創新活力。充分發揮安徽創新優勢、科教優勢,培育一批高水平、創新型、復合型的數字化人才隊伍,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創建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20家、居全國第2位,世界“燈塔工廠”6家、居全國第3位,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3家、居全國第5位。我們將進一步完善數據驅動的科研創新模式,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多鏈協同”,積極開展數字創新大賽、成果推廣、創先示范等活動,不斷激發數字創新活力。
強化監管,構建全民共治的數字保障體系
安全和發展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徽堅持把優化數字保障環境擺在突出位置,引導群眾安全用數、依法用數、規范用數,著力筑牢全民學數用數的安全屏障。
安全用數。常態化推進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宣傳教育,以承辦2022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為契機,年均組織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七進”活動8000余場,有效引導全社會提升網絡安全意識、掌握網絡安全技能。深化網絡安全教育產業融合發展,全省集聚網絡安全企業160余家,網絡安全產業規模超210億元,為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防護提供強力技術支撐。我們將持續加強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風險防范化解,增強全民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意識,推動形成共筑安全防線、共享安全空間的優良格局。
依法用數。聚焦“大數據殺熟”“信息繭房”“信息竊取”等重點環節,持續開展“江淮凈網”“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系列行動,每年集中公布100個網絡違法典型案例,形成違法必究的強力震懾。打造“共筑山清水秀網絡空間”網絡普法IP,建成網絡普法基地、主題公園、體驗場館51個,開展網絡普法活動740余場,受眾達1000萬人,網絡法治氛圍日益濃厚。我們將堅持把依法治網作為基礎性手段,統籌網絡立法、普法、執法,推動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
規范用數。加強全民學數用數道德示范引領,推送公益短信1.5億條,推出公益廣告500余個,發放宣傳資料200萬份,引導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群體科學合理使用數字產品和服務。強化行業自律,成立安徽省互聯網行業聯合會,督促指導數字技術和產品開發人員遵守職業道德和準則,自覺抵制不良信息和違法行為。我們將持續強化全民數字道德倫理規范,引導群眾遵守數字社會規則,形成良好行為規范。
下一步,安徽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結合編制實施“十五五”發展規劃,謀深謀實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的重大舉措和重點任務,為加快建設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貢獻安徽力量。
[作者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委網信辦(省網信辦)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