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陸迪)如今,在合肥的街頭巷尾,自行車與電動自行車的身影愈發常見。從日常通勤到周末休閑,以兩輪出行方為代表的綠色生活理念,正變為人們的生活日常。中國自行車協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城鎮居民每100次出行中,約有30次由兩輪出行完成。
通勤休閑 兩輪出行融入日常
“只要不下雨不下雪,我每天都騎車上班,9公里的路40分鐘就能到,沿途吹風很愜意,綠色出行既能鍛煉身體又可以保護環境。”家住包河區的李女士,工作地點在瑤海區,騎行通勤已成為她的日常。
和李女士一樣,越來越多人選擇用兩輪出行解決短途通勤需求。《2024兩輪綠色出行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至2023年,全國城市居民的自行車單程平均騎行時間從12.6分鐘增長至13.88分鐘,早晚高峰時段,兩輪出行更是能有效節約通勤時間,實現綠色高效出行。
除了通勤,兩輪出行也成為了休閑放松的新方式。在駱崗公園,張先生正和好友們結束騎行準備聚餐,他告訴記者:“平時周末約上兩三好友,沿著合肥周邊騎行,結束后一起吃飯,特別放松。”而在廬陽區四牌樓附近,劉女士正帶著兒子掃共享單車碼,她笑著說:“騎車容易堅持,孩子有些超重,有空就帶他騎一騎,既能玩耍又能鍛煉。”
電動自行車受青睞 便捷安全是核心優勢
相較于自行車,電動自行車的使用頻率提升更為迅速,其便捷性和靈活性成為吸引市民的關鍵。“開車出門停車難還擁堵,買了電動車后生活方便多了,晚上想去東邊夜市買夜宵,或是去西邊奶茶店買飲料,騎上就能走,想去哪都方便。”電動自行車主張蘭蘭告訴記者。
安全充電問題曾是電動自行車用戶的顧慮,如今這一問題在合肥得到了有效解決。“小區統一設置了充電區,充電方便又安全,再也不用擔心在家充電的安全隱患了。”市民對小區配套充電設施的認可,讓電動自行車的使用體驗進一步提升。
數據顯示,我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約3.8億輛,龐大的保有量背后,是消費者對其出行優勢的廣泛認可。
合肥多措并舉 助力兩輪出行綠色升級
城市配套設施的完善是兩輪出行普及的根本保障,合肥以精細規劃讓騎行體驗更添舒適與安心。在停車設施建設上,合肥跳出“粗放式”布局,轉向“精準化”供給,拓展閑置空間新增非機動車位。
同時,通過建設“風雨連廊”、增設停車設施、試點分區停放等措施,讓市民在騎行時更安心、更舒適,進一步推動兩輪出行發展為健康、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越來越多的人正用騎行解鎖城市風景,用線路軌跡描繪城市輪廓,讓兩輪出行成為城市生活中一道獨特的綠色風景線。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