擰開水龍頭,清冽的自來水“嘩”地涌出,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大灣村村民陳大爺利落地接滿一壺水,灶火升起,不一會兒,一杯熱氣騰騰的香茶便沏好了。
“以前哪敢想哦!現在這水,直接通到灶臺邊,清亮亮的,沒得一點雜質。”他端著茶杯,臉上漾開滿足的笑意,“就連泡出來的茶,都覺得更香了。”
這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變,卻是金寨縣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落地后,流淌在千家萬戶的幸福回響。
地處大別山腹地的金寨,素有“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之稱。這里坐擁梅山、響洪甸兩大水庫,水質優良,達到Ⅱ類以上標準。然而,巍巍大別山,層巒疊嶂,卻也成了阻隔清泉入戶的天然屏障。
“山上有水庫,山下沒水喝”,是過去許多山區群眾心頭難以言說的酸楚。由于山高路遠、村落分散,龐大的供水管網難以延伸覆蓋,很多村民只能“望水興嘆”。
改變始于2022年,金寨縣全面啟動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該項目由中國水務華東區域總部統籌推進,目標讓清泉流進每一戶農家。
金寨金葉供水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葛菁玲坦言,這是一場極其艱難的“水脈”攻堅戰。面對山區地形復雜、村落星羅棋布、施工難度超乎尋常等重重困難,工作人員累計行程逾3600公里,翻山越嶺,只為摸清全縣23個鄉鎮、51萬群眾的用水實情。
在設備點位分散、交通極其不便的情況下,工作人員依靠騾馬隊、人力肩扛手抬,將管材、設備運上山。并且,針對山區供水落差大的特點,選用高揚程輸水設備,確保水壓穩定。
在古碑鎮,古碑水廠作為該項目首座農村規模水廠,自2022年12月開工建設,至2023年11月正式通水,僅用不到一年時間,日供水規模近萬噸,通過綿延的管網為古碑鎮、槐樹灣鄉16個行政村、約4.7萬群眾送去了潔凈的自來水。
清泉入戶,潤了生活,也活了產業。在大灣村,村內還安裝了公益直飲水設備。一位在村里經營民宿的老板高興地說:“現在不僅我們喝水放心了,游客來了,也能在村口直接接到直飲水,大家都說好!這‘安全水’真成了我們‘山上種茶、家中迎客’的‘活力源’!”
由于水壓穩定、水質提升,許多村民家里添置了熱水器、洗衣機,生活品質向城市看齊。“水龍頭下的煩心事”真正成為了歷史。
從“喝到水”到“喝好水”,如今汩汩清流沿385公里供水“血脈”滋養著這片紅色熱土。金寨的“水脈”通了,老百姓的“心脈”也通了,目前全縣98%的農村人口喝上了與城市同源、同質、同服務的“放心水”,它用穩固的水流,托起了老區人民觸手可及的幸福感與充滿希望的新生活。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