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在合肥都市圈等十個地方啟動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這是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重要舉措。合肥都市圈大膽探索、先行先試,著力破除要素流動壁壘,推動技術、數據、人才等創新要素加速流通、高效配置,努力將一系列改革舉措轉化為發展新動能。

在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推進中,合肥都市圈將加快技術要素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作為首要任務和破局關鍵。根據國務院批復的《方案》,合肥都市圈將通過賦予科研人員不低于70%的成果所有權或10年長期使用權,從根本上激發創新主體的內生動力。早在《方案》批復前,安徽省及合肥都市圈就在實施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劉志啟教授團隊就是這項改革的獲益者。團隊歷經十余年研發的可用于高端制造的鎂基功能性材料技術,曾經只是堆放在安徽大學一間實驗室的論文和專利,在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中,這項沉睡多年的技術迎來了轉機。

安徽大學 教授 劉志啟
成果賦權的改革以后,我們成為整個成果的主人,在這個時候我們的自主權就更大,這樣就獲得了第一筆種子基金,讓我們進行了一個產業化的過程,今年我們的產值應該在接近2000萬(元)左右。

根據國務院批復的《方案》,除了賦予科研人員成果所有權,改革還致力于構建一個全鏈條的支撐體系:高水平建設合蕪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健全技術交易與價值評估服務,并引導金融活水精準滴灌,讓更多創新要素在市場主體間自由流動、高效配置。截至目前,全省累計賦權職務科技成果已超1600項,登記的應用技術類成果實現產業化的超過35%。遵循同樣的市場化邏輯,改革還向數據、土地、資本等更多關鍵領域縱深推進。尤其是在數據要素方面,合肥都市圈正著力推動公共數據從“資源”向“價值”轉化,通過建立統一的開放目錄和授權運營機制,推動其在工業、交通、金融、城市治理等場景中創造價值。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數據空間研究院 執行院長 王佐成
我們將在數據基礎制度創新、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和行業數據空間落地等方面創新推動,打破各種壁壘,促進數據要素流通,為我國探索數據要素價值釋放提供安徽的解決方案。

作為全國唯一承擔改革試點任務的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在推進改革中更加注重各地區各類要素的跨區域協同與高效流動,通過強化新業態新領域和服務業要素保障,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

本臺記者 胡君
這里是合肥瑤海區濱河路的一處低空物流基地,在我身后一架運載著農副產品的物流航空器,由安慶懷寧縣起飛后現在已經在我身后平穩落地,隨后會有白犀牛運輸車進行接駁運輸,可以說非常高效順暢。

這次低空無人跨城貨運測試航線實現首飛,是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合肥)為推動要素協同配置打造的重要應用場景。作為改革試點的重要平臺,國先中心通過開放低空物流這一創新場景,不僅為企業產品提供了真實驗證環境,更吸引了技術、數據、資本、運營服務等多類要素高效匯聚,有效打通了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的路徑。

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合肥)產業合作部部長 高燃
國務院批的文里面也賦予了合肥全空間無人體系的這樣的一個改革任務,所以這兩年的時間,我們合肥市一直在致力于全空間無人體系場景的打造,去推動最后的這些低空的技術跟這些成果能夠應用到我們的真實場景里面去。

從加快技術要素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到進一步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從促進人力資源要素暢通有序流動到探索建立數據要素流通規則,合肥都市圈的改革實踐正在各個領域全面推進。國務院批復的《方案》中明確合肥都市圈圍繞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領域,承擔22項重點改革任務,試點范圍包括合肥市全域,蕪湖無為市,淮南市壽縣,馬鞍山市含山縣,安慶桐城市,滁州市定遠縣,六安市金安區、舒城縣。

安徽省發展改革委 副主任 張云
我們將聯合(合肥)都市圈各市和相關的部門,形成分年度、分領域到要素的改革推進舉措清單,同時 結合(省)“十五五”規劃編制,推動試點地區謀劃一批標志性的重大工程項目,以實實在在的項目承載好改革任務。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