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決勝‘十四五’ 奮進新征程”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全省能源發展成績單發布。
總量提升、結構優化、空間協同、多元融合……記者從會上獲悉,“十四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完成情況總體符合預期,我省能源事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和歷史性成就。
數據顯示,全省煤炭產能穩定在1.3億噸/年,產量穩定在1億噸至1.1億噸,居全國第6位。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從31.6%提升至52%左右、“十四五”期間累計提升超過21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從9.6%提升至17%左右、累計提升約7.4個百分點,超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全社會用電量、用氣量“十四五”前四年年均分別增長10.3%、15.9%,增速均居長三角地區首位。
這些關鍵指標,勾勒出全省能源發展的變化軌跡。除此之外,“十四五”期間能源事業呈現哪些具體特點?
供給能力大幅躍升
近五年來,我省經濟總量連跨兩個萬億臺階、人民生活水平加速提升,能源消費持續剛性增長,預計五年新增用電量超1300億千瓦時、是“十三五”增量的1.7倍,新增天然氣消費量超55億立方米、是“十三五”增量的1.8倍。
在能源消費量的增長壓力下,做好保供穩供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連續多年,我省打贏迎峰度夏(冬)能源保供攻堅戰,2025年迎峰度夏期間,調度口徑最大用電負荷達6857萬千瓦,“十四五”期間累計增長約2274萬千瓦、年均增幅達8.4%,有力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用能需求。
為強化化石能源的兜底保障作用,我省建成了板集(300萬噸/年)、信湖(300萬噸/年)兩座大型現代化煤礦,煤礦單井產能327萬噸、居全國前列。與此同時,陸續投運平山電廠二期、潘集電廠一期和二期等一批高效清潔煤電機組以及合肥、滁州兩座燃氣電廠,預計到2025年底,省內火電裝機約6200萬千瓦。
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累計建成及開工支撐性電源項目裝機約2500萬千瓦、規模接近“十三五”的2.5倍。待全部建成后,這將成為我省未來能源電力保供“壓艙石”。
我省積極加快完善電網網架布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省內500千伏電網形成“四縱四橫”網架,持續向“網格式、樞紐型”演進。地區電網變電站覆蓋率大幅提升,基本實現500千伏變電站市域、220千伏變電站縣域全覆蓋。
在加快能源輸送大通道建設方面,“兩交一直”特高壓格局基本形成,成為長三角區域電力交換和資源配置關鍵節點。全省首條全額受進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陜電入皖工程加快建設,預計2026年夏季投運。
能源供給能力的大幅躍升,讓供應保障更加安全可靠。一系列重大能源項目的落地,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底氣”與“動力”。
“向新向綠”步伐加速
近五年來,我省能源“向新向綠”步伐不斷加速??稍偕茉窗l電裝機首次超越煤電,歷史性實現“占比過半”。
數據顯示,全省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近500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累計裝機約7400萬千瓦,是“十三五”末的3倍,年均增長24.5%,“十四五”風光發電裝機倍增目標超額完成。創新打造新能源發展的多類“賽道”,風電光伏發電新增并網規模近3年連續穩定在1200萬千瓦左右。
當前全社會用電量中,平均每4千瓦時電中大約有1千瓦時是綠電,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2%左右,較“十四五”規劃目標提高2個百分點。這一比重的增加,得益于我省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工程,著力加快提升終端用能綠色低碳水平的舉措,綠電消費逐年增加。
我省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每年上升約1.5個百分點,超額完成“十四五”確定的15.5%的目標,煤炭消費占比每年下降約1.2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消費與煤炭消費比重“此升彼降”,有力提升了經濟社會發展“含綠量”。
在化石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方面,我省同步實施相關舉措。圍繞傳統能源產業轉型升級,我省累計開展煤電機組“三改聯動”約5300萬千瓦,平均供電煤耗優于全國平均水平。促進煤炭伴生資源“變廢為寶”,省內煤矸石、煤礦瓦斯利用率分別達到100%和45%,較“十三五”末分別提高約5個、12個百分點。
能源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也加速涌現。原創性首創性成果方面,累計13項關鍵技術及裝備入選國家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名單。
各類研究平臺、企業發揮主體作用,積極開展研發和技術創新,如鈣鈦礦、異質結等新一代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刷新世界紀錄;國內首座量子應用示范變電站在合肥建成使用等。
此外,成果轉化應用方面,全球裝機容量最大、發電效率最高的平山電廠二期135萬千瓦機組建成投產,國內規模最大的“煤電+熔鹽儲能”項目在宿州正式投運……這些重大工程項目有力彰顯了我省能源創新發展的硬核實力。
“用得了”更“用得好”
從確保家家戶戶“用得了”,到助力企業群眾“用得好”,過去五年,我省著力推動用能服務保障更加經濟高效。
圍繞“用得了”,我省強化民生用能服務保障。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農網戶均配變容量居中部省份前列,城網、農網供電可靠率分別達到99.99%和99.98%,預計2025年居民人均生活用電量超過1000千瓦時,較“十三五”末增長超過50%。
天然氣用氣人口快速增加,預計2025年城鄉居民生活及采暖用氣量約20億立方米,較“十三五”末增長約43%。
同時,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充電樁實現高速服務區、鄉鎮全覆蓋。加強煤礦、油氣長輸管道領域安全監管,做好重要輸電通道保護工作,推動能源領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圍繞“用得好”,我省持續優化用能營商環境,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用能所盼、廣大企業發展所需。省能源局會同省電力公司致力打造“皖美辦電”服務品牌,“獲得電力”指標進入國家電網電力營商環境評價第一方陣,合肥、蕪湖在全國重點城市中排名靠前。全省用戶平均停電時間壓降超過85%,供電可靠性居全國第7位。
同時,我省創新“帶電招商”“開門接電”“氣等商”等服務舉措,全環節接電時長同比下降30%,低壓辦電“零投資”擴大至160千瓦及以下各類民營經濟組織,有效降低了企業辦電和用氣的時間與經濟成本。
廣大企業和群眾切實感受到從“用得了”到“用得好”的轉變,用能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與日俱增。這份堅實的“能源答卷”,為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 記者 朱卓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