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強調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并走向更加廣闊舞臺,給民營企業以極大鼓舞。今天的榮事達作為一家傳承65年的民營企業,這必將指引我們沿著黨建引領雙創的戰略步伐繼續向前邁進。”日前,合肥榮事達電子電器集團董事長潘保春在談到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時感慨地說。
進軍太陽能 “光速式”成長為行業黑馬
每每提起榮事達,潘保春都會激動,這個老品牌伴隨他度過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并影響至今。
1997年,年僅24歲的潘保春放棄了“鐵飯碗”的工作,成立了自己的廚具代理公司,在經營過程中,他接觸到太陽能熱水器產品。
當時市場上并未普及,但通過自己親身體驗和實地研究,他發現太陽能熱水器節能安全,前瞻性地認定這個產品一定會有市場占有率。特別是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戶對熱水需求不斷提升,太陽能熱水器在農村市場前景可觀。
有了產品目標,潘保春在自己生產制造和繼續做商貿代理二者中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理由是,該產品尚處于“原始”狀態,技術含量不是太高,而一個行業在其發展的初期,往往會有很大的技術提升空間,這也是必然趨勢。
于是,他找到榮事達,把自己的想法與主張和盤托出。經過一年多的交流和談判,他最終與榮事達成立合資公司,生產制作太陽能熱水器。
“當時的狀況是,我們看到國有企業很多資源浪費了,軟硬件資產、品牌、技術是封閉的,是內向思維,與競爭對手是競爭而不是競合關系。”回憶當年成立合資公司,潘保春道出了內心的真實想法:“在那個年代的商貿關系中,我們雖是經銷商,但更多接觸的是市場,而廠商所有的資源,最終都要解決終端市場的問題,我們所做的就是把兩者整合起來了。”
恰恰是這種整合避免了資源的浪費,從產業價值鏈條來看,這是經銷商整合了生產制造商,并形成了生產制造、銷售研發一體的現代化的科工貿公司,這在當時是一個創舉。
籌建完新公司后,潘保春迅速建立起一級代理商600多家,專賣店、加盟店2000多家,銷售網絡遍及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
在潘保春的帶領下,榮事達太陽能年度銷售額實現了超越同行速度三倍的“光速式”增長,被譽為太陽能行業的一匹黑馬。2007年,公司固定資產投資已達1億元,并順利擴建了100多畝的太陽能多元化生產基地,成為中國太陽能熱水器行業規模最大的生產企業之一。
聚焦智能家居產業 向物聯網企業轉變
“如果說八九十年代的創業浪潮是時勢造就,那么今天的‘雙創’更多的是需要企業家去思考。”潘保春說。
思考什么?他給出極簡的四個字:轉型、創新。
“只有轉型,才能讓曾經負重前行的企業輕裝上陣;只有創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好的生存環境。”在他看來,榮事達之所以能持續走過65年,創新基因始終存在。
從2012年到2016年,潘保春在反復論證關于智能家居、關于物聯網之間的關聯,以及它們如何與榮事達協同發展的問題。
終于在2016年上半年,作為掌舵人,潘保春給這個老牌的家電制造企業確定了新的未來:即在榮事達集團進行改制過程中,成立品冠投資集團,布局整合“品冠智能家居系統”產業鏈。
自此,榮事達已轉變為物聯網企業,而不是傳統制造企業,這跟人們印象中的榮事達大相徑庭。面對疑問,潘保春用“直觀體驗”完美詮釋了這一變化,且樂此不疲。
參觀過榮事達品冠之家5000平米展廳的人都印象深刻,自帶烘干和紫外線殺菌的自動晾衣架,用膝蓋輕輕一頂、柜門就能自動開合的櫥柜,可嵌入音樂系統的集成吊頂、可自動發熱的實木地板、可自動沖洗的智能馬桶……這些看似互不相關的產品,卻被潘保春悉數裝在一個“家”中,他說,“我所做的產品,都是家庭中需要的用品,它們既具備傳統的功用,也被賦予功能性。”
“家里的門禁系統會根據數據分析出主人回家的時間,然后家里的家具和電器都會調整到相應的狀態;家里的探頭會根據主人眨眼睛的狀態,判定主人是否要入睡,如果是,那么適合睡眠的音樂就會響起來、適合睡眠的氣味會散發出來,燈光也會調節成適合睡眠的狀態……”每當有重要客人來品冠之家,潘保春總是親自做向導、去解說,關于他說的“這就是我要做的智能家居和家庭物聯網”,再沒有人提出“我還沒弄懂”。
致力于雙創5.0 為社會輸送成功企業和企業家
和諧共贏的經營理念,準確的市場定位,銳意創新的前瞻意識,信息化建設的強力助推,以及特色企業文化的支撐,成為潘保春和他的企業近年來快速發展的關鍵詞和最好注解。
多年的商業歷練,也讓潘保春擁有了更開闊的視野與價值觀。以前他只是一個創業的實踐者,而現在還成為創業的推動者,他開始思考青年創業問題。
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國外青年的創業成功率大約為5%,而中國青年的創業成功率連1%都不到。在潘保春看來,一個項目的成功絕不是簡單的人與資本的嫁接關系,而是多種整合關系。很多創業企業往往因為要素不完善而夭折。
榮事達目前正在實施的雙創5.0生態型發展戰略,依托“雙創平臺+事業集群+合伙制”三位一體的機制創新,聚焦智能家居產業,建立了440個產品項目庫、10個服務項目庫、30個銷售項目庫,對所有創客項目進行分階段精準扶持;將創客擁有的資源量化為股份,使創客變股東,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創業者的積極性,實現了所有創業項目零死亡率的雙創奇跡,培育了創業沃土、加快了產業化步伐、激活了創新動能,形成了良好的雙創生態,培養了一大批有擔當、有責任、有作為的企業和企業家,創造了“智能家居全產業鏈”產業形態,實現了成果共享和行業價值引領,為全社會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大企業雙創成功經驗。
100%的項目成功率,也讓潘保春完成了從傳統的生產制造到幫助各類企業發展的華麗轉身,是創業者成功的催化劑。
“總書記提出,希望民營企業家要珍視自身的社會形象,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企業家精神,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典范。”在潘保春看來,新常態下,企業應該重新定位,將企業自身的發展融入到國家發展的大潮中去找準位置、重新出發。這也是榮事達一直奉行的“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生活”的企業愿景和“創新驅動,產業報國”的企業精神所努力達到的最高目標。這一目標激發了榮事達集團以黨建引領雙創發展的企業戰略的制定和落實,引領“榮事達雙創模式”不斷取得新成就。
潘保春的家國意識、全局思想讓人敬佩,他認為做企業,尤其是私營性質的企業,不能僅僅是來獲利的,正所謂“沒有國哪有家”,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民營企業亦是如此,要充分發揮好企業“社會細胞”的作用。
如今,對潘保春來說,幸福感的構成就是自己的企業可以造就一大批成功的企業和企業家,這是他的事業,更是使命。
截至2018年9月,榮事達獲得了包括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家示范基地”在內的九項國家級榮譽,這些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導。“正所謂‘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富,則國家富。’這是老一代榮事達人的企業家精神教給我的,今后我也必將繼承下去。”潘保春堅定地表示。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