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家里的水壺用不了多久就會結水垢。現在水清亮得很,喝著也放心了。”曾令淮南市田家庵區不少居民煩心的飲用水水質問題,如今有了明顯改善,居民們的心情也舒暢了。
在淮南市的12345熱線記錄中,“飲用水水質問題”是反映較多的事項。為讓群眾喝上“放心水”,淮南市找準癥結,打出“組合拳”:規范管網維修流程,維修后嚴格放水清洗,經常性更換濾池濾沙,從源頭提升水質。下一步,淮南市還將投資7.53億元,建設10處農飲水工程,同步推進供水管網完善、市政泵房改造、二次供水設施移交等,著力破解水壓低、停水頻繁等“老大難”問題。
小小一滴水,管窺大民生。學習教育中,淮南市抓實開門教育,以群眾訴求為哨聲,開展高頻訴求事項攻堅治理,集中力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以“事事上心”換來群眾“時時舒心”。
“高頻訴求事項”如何確定?淮南市委社會工作部負責人介紹,通過對12345熱線、來信來訪等各渠道的群眾訴求進行深度挖掘、分析研判、梳理匯總,將多人、多層級、高頻次、長時間反映的,以民生訴求為主的相關事項,界定為高頻事項。今年5月,10類民生事項被列入首批高頻訴求事項清單。
對于群眾的急難愁盼,淮南市成立由市委副書記任召集人、相關分管市領導任副召集人,市委社會工作部牽頭38家單位參與的工作專班,采取“市級帶動、逐季交辦、壓茬推進、滾動治理”模式,著力構建精準高效的靶向治理體系,一問題一方案,定期調度會商、動態銷號評估,確保件件有跟蹤、事事有著落。
“我們一直想給電動車裝充電樁,卻因為沒有固定車位、地庫未移交、流程不清晰等原因,遲遲難以辦理。”小區充電樁報裝難,是市內不少小區反映的難點問題。
淮南市摸準堵點、合力攻堅,要求物業企業主動配合業主申報,督促未移交地庫盡快完成移交手續,打通硬件堵點。聯合各縣區政府、供電公司等部門重新梳理流程,根據轉供電小區、城中村、自建房等不同場景,制定差異化安裝指引。今年以來,淮南全市老舊小區內部及周邊已新增公共充電設施80余個,調整600個出售或短租車位為長租車位,有效滿足了充電樁安裝需要。
解決問題重在固長效,經得起時間和群眾的檢驗。淮南市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把治理攻堅的成果轉化為長效機制,通過常態化監督和制度建設,推動“解決一件事”向“解決一類事”延伸。
“將高頻訴求事項攻堅治理,納入不擔當不作為專項整治工作重要內容,定期開展督導督辦,對申請銷號的事項,通過現場核查、群眾回訪等方式科學評估,辦理結果不理想、群眾不滿意的,則持續滾動督辦,直到清倉見底。”淮南市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首批10類事項辦結率達91.6%。同時,注重總結典型經驗,把治理中形成的有效做法固化為常態化機制,持續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