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作為工業經濟的主體,我國的制造業規模連續14年位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比重約30%。
2024年,我國多地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使我國制造業展現出了積極向上、不斷創新的發展趨向。而最新出爐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也印證了這一積極態勢。
近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的2024年12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比2024年11月下降0.2個百分點,但連續3個月穩定在擴張區間,表明我國制造業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這一數字不僅是一個簡單的經濟指標,更是中國經濟穩健前行的有力證明。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特約分析師張立群認為,12月份PMI指數小幅回落,但仍保持在榮枯線上,表明經濟繼續呈現恢復態勢,但面對的壓力較大。“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加快推出更加積極有力的宏觀經濟政策,特別要顯著擴大政府公共產品投資,盡快增加企業訂單,帶動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持續回暖。”
“2024年12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三大指數均位于擴張區間,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加快,我國經濟景氣水平延續回升向好態勢。”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說。
制造業作為我國經濟的基石,其PMI指數的變化牽動著經濟發展的脈搏。12月的PMI指數顯示,生產、新訂單、原材料庫存等多個關鍵指標均呈現出積極向好的趨勢。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文韜表示,分項指數變化顯示,市場需求穩定加快恢復,企業生產保持較好增長,大型企業穩中有增,中型企業穩定恢復。整體來看,2024年12月經濟平穩收官,2024年四季度趨穩回升,并集聚了多個積極趨勢,為新年經濟良好開局奠定了基礎。
從生產端來看,在需求整體改善以及年底消費旺季預期的帶動下,制造業企業繼續保持較強的生產意愿。2024年12月份生產指數為52.1%,雖較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但仍穩定在52%以上的較好水平,顯示四季度以來制造業生產保持穩定較快增長勢頭。
在浙江杭州的一家智能制造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和技術創新,實現了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和產品質量的顯著提高。在2024年,該企業不僅成功拓展了國內市場,還將產品打入了國際市場,訂單量持續增長。
需求端同樣傳來積極信號,12月份,隨著存量政策和一攬子增量政策進一步發力,市場需求整體呈現穩定加快恢復態勢。新訂單指數為51%,較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上升。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8.3%,較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上升,顯示出口也呈現繼續回穩態勢。
此外,不同規模企業表現各異,大中型企業PMI高于臨界點,對制造業支撐作用明顯。盡管小型企業面臨一定壓力,但一些小型科技型企業通過專注于細分領域和創新發展模式,也在市場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間,如某專注于智能穿戴設備研發的小型企業,憑借獨特的技術優勢和精準的市場定位,產品銷量逐月遞增。
制造業PMI指數的向好趨勢,不僅反映了制造業的繁榮,也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多方面的積極影響。
文韜表示,隨著中央政治局會議果斷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社會信心有效提振,經濟明顯回升。2024年四季度制造業PMI均值為50.2%,明顯高于三季度的49.4%,跨入擴張區間。“綜合來看,我國經濟平穩收官、趨穩回升,也為2025年開局奠定了穩定向好基礎。”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