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安徽省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系統部署技術攻關、產品供給、場景拓展、集群建設、生態完善等關鍵任務,推動智能機器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加速融合。《方案》提出,到2027年,智能機器人產業形成“十百千”發展格局,即培育10戶以上細分領域國內龍頭企業,突破100項以上關鍵技術及標志性產品,全產業鏈營業收入達1000億元。到2030年,建成智能機器人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全球有重要影響力的智能機器人產業高地。
構建“技術+平臺”雙輪驅動創新體系
《方案》要求,將核心技術攻關放在首要位置,構建“關鍵技術突破+高水平平臺支撐”的雙輪驅動創新體系。
在技術突破方面,重點圍繞智能機器人本體設計、環境感知、運動控制等關鍵環節攻堅共性技術,同時聚焦智慧“大腦”、敏捷“小腦”等智能決策控制技術及強健“肢體”的高精度運動結構,搶占前沿技術高地。對牽頭承擔該領域國家重大專項的企業,將給予專項配套支持。
創新平臺建設方面,全省將全力爭創智能機器人領域國家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重大平臺,支持建設數據訓練場、開源生態中心、中試平臺等特色創新載體。對建成且正常運營的省級創新平臺企業,將按設備(含軟件)投入分類分檔獎補,最高可達500萬元。
造用結合雙向發力,激活產業“新動能”
圍繞“造得出、用得好”的核心邏輯,《方案》提出打造標志性產品與拓展高價值場景并舉。
產品端,一方面面向工業制造、民生服務、安全應急、文旅等多元領域,打造系列智能機器人整機產品;另一方面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攻堅智算芯片、高精密減速器、高性能傳感器等核心部組件。對獲評工信部優秀典型案例的企業獎勵200萬元,獲評省級標志性產品的企業獎勵100萬元。
機器人大模型研發成為另一大重點,將研發融合多模態的高精度世界模型,突破群體智能技術,同時構建機器人專用操作系統、高保真仿真平臺等通用技術底座,推動具身智能大模型深度融合,打造完整應用生態。
場景端,安徽將在工業、養老、文旅、應急等領域遴選典型應用場景,對場景應用方與技術供給方聯合打造的項目,按年度采購總額最高獎補300萬元;對“三首”產品按銷售合同金額最高獎補100萬元。
同時,鼓勵政府和國企采購,推動與汽車、鋼鐵、光伏等重點領域企業產需對接,并創新“機器人即服務”模式,探索以租代售、回收再制造等新業態。
“集群+生態”協同共育,構建發展“強支撐”
產業集群培育將延續“雙核引領、多點支撐”布局,按“省級-國家級-世界級”梯度推進建設。對創建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的所在市最高獎補1000萬元,成功升級國家級的再獎1000萬元。
企業培育實行梯度成長計劃,聚焦焊接、搬運等細分領域,培育從科技型中小企業到制造業單項冠軍的完整企業矩陣,對營收首次突破不同量級的企業給予50萬至300萬元不等的一次性獎補。
產業鏈與生態建設同步升級。安徽將動態完善招商圖譜開展靶向招商,支持頭部企業并購重組,深化與滬蘇浙產業鏈協同。
要素保障上,重點引育領軍人才團隊,落實省4.0版人才政策;鼓勵設立產業基金,對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最高分別獎補300萬元、100萬元。
此外,還將加強標準制定、質量檢測、國際交流等服務,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營造良性發展環境。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