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政治問題通常是指涉及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或重大方針政策的議題。這些議題事關黨的長期執政、國家發展大局和民族復興偉業,具有根本性、戰略性、決定性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戰略高度出發,圍繞黨風廉政建設等重大政治問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部署,對于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穩致遠,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2012年1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保持黨的肌體健康,始終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黨風廉政建設,是廣大干部群眾始終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黨風廉政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集中體現了黨的性質和宗旨,關乎黨的生死存亡、社會公平正義和國家長治久安,是治黨治國的永恒課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部署,把黨風廉政建設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從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開局破題,以上率下、鍥而不舍加強黨的作風建設,黨風政風煥然一新,社風民風持續向好。當前,我國正處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各種矛盾和問題更加突出,要準確把握風腐一體、風腐交織的階段性特征,堅持正風肅紀反腐相貫通。緊緊圍繞建設廉潔政治這個目標,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嚴明黨的紀律,完善體制機制,狠抓作風建設,嚴厲懲治腐敗,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深入推進風腐同查同治,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新成效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保障。
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確立為基本國策,把可持續發展確立為國家戰略。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直接影響文明興衰演替,是關乎人類福祉和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提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環境的向往更加強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極大地增進了生態環境民生福祉。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時期,要始終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意識,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把優美的生態環境作為一項基本公共服務,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美麗中國建設新格局,筑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態根基。
2021年1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強調,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我們決不能允許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窮者愈窮富者愈富,決不能在富的人和窮的人之間出現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一個執政黨的執政基礎是否牢固,取決于其能否有效實現所代表群體的利益。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共同富裕集中體現了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共同富裕作為價值追求和歷史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握發展階段新變化,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新時代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必須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堅決防止兩極分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推動全體人民穩步邁向共同富裕。
2022年4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資本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生產要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規范和引導資本發展,既是一個重大經濟問題、也是一個重大政治問題,既是一個重大實踐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理論問題,關系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關系改革開放基本國策,關系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關系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資本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在促進經濟發展、創造社會財富、提高人民收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資本市場不斷完善和成熟,規范和引導資本的健康發展成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任務。要深化認識和把握新的時代條件下資本特性和行為規律,加強資本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總結,歷史地、辯證地、發展地看待我國社會存在的各類資本及其作用。正確處理資本和利益分配問題,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論與實踐邏輯,發揮其創造社會財富、增進人民福祉的作用。正確處理不同形態資本之間的關系,積極發揮制度優勢,提高資本治理效能,依法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發揮其作為重要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
2022年7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強調,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是重大經濟問題,也是重大政治問題。要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推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做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兩個健康”與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緊密相連,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關于民營經濟發展政策邏輯的深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理論和實踐上進行了一系列創新,非公有制經濟成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應對外部風險挑戰的重要力量。新征程上,面對國內國際經濟環境的深刻變化,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正確處理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關系,規范政商交往行為,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深刻把握“兩個健康”的內在要求,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前提是促進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促進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關鍵是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團結教育引導。要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不斷增強民營企業發展信心,發揮民營經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生力軍的重要作用。(馬晨晨)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