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與浙江兩省通過創新機制,實現跨省共治,確保一江清水浩蕩東流。近日,在第七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新安江-千島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區建設成果”被納入發布事項,成為長三角生態共保聯治的典范。
新安江發源于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流經安徽242.3公里、浙江116.7公里后注入千島湖。它是浙江最大入境河流,自古惠澤兩岸。2012年起,皖浙兩省創新實施三輪跨省流域生態補償試點。實施以P值(由高錳酸鹽、氨氮、總磷、總氮四項污染物指標和水質穩定系數、指標權重系數組成)為主要內容的補償標準體系,雙方共同出資建立補償資金池,以水質考核結果確定資金流向。水質達標則浙江補償安徽,未達標則反之。試點以來,新安江水質持續優良,每年向千島湖輸送近70億立方米干凈水,成為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
試點期間,流域保護修復成效顯著。黃山市累計退耕還林36萬畝,森林覆蓋率由77.4%提高至82.9%。杭州完成河湖生態緩沖帶修復22.8公里。新安江濱江建成65公里生態護岸,昔日荒蕪江岸變身秀美景區。
與此同時,沿江地區環境治理體系同步強化。船舶靠岸、污水進管,客貨船污水基本實現零排放。試點期間,拆除沿江網箱近6000只;建成18個水質自動監測站。220余家污染企業適時退出,近60億元投入打造循環經濟園區,引得110余家企業遷入。
2023年,兩省簽署《共同建設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樣板區協議》。同年9月,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審議通過合作區建設方案,標志著生態補償機制正式從“試點”升級為國家層面的“樣板”。目前,“新安江模式”已推廣至全國23個省份、28個流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新安江沿江地區生態優勢正轉化為發展動能。
上下游聯合推出周三周四免費游黃山—千島湖“名山名湖”黃金游線,已吸引游客超50萬人次。此外,黃山市挖掘古村落、徽文化資源,打造特色小鎮。全域旅游帶動七成以上村莊、10余萬農民參與旅游服務。特色農業蓬勃發展,有機茶園認證面積超98%,綜合產值突破210億元,茶農人均增收4700多元。綠色食品、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壯大,2024年黃山新簽約浙江投資項目103個、總投資134億元。

從守護一江清水到共享生態紅利,未來,“新安江-千島湖”這條跨越皖浙兩省的綠色廊道,必將釋放更澎湃的發展動能。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