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城市發展。
近年來,淮北市房管中心將提升老舊小區物業管理作為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創新“資源整合—精細共治—優勝劣汰”三項舉措,蹚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基層治理新路徑,推動老舊小區從“小散亂”轉變為“精治優”、居民生活環境與群眾滿意度雙提升。
資源整合“連片建”
破解“小散亂”困局
針對老舊小區“規模小、分布散、基礎弱”的先天不足,市房管中心創造性實施“連片建”策略,以老舊小區改造為契機,推動零散樓棟環境、道路、管線一體化升級。
2024年以來,全市對97個老舊小區實施改造,推動住宅小區增設電動自行車充電端口2.9萬個,解決“飛線充電”隱患;更新老舊電梯208部,新增衛生站、養老設施13處,讓居民“下樓即享便利”;盤活閑置車位1.6萬個,有效緩解“停車難”。
發揮地方國企“穩定器”作用,對規模小、條件差的小區,由街道社區委托國企“連片打包”兜底管理。對具有一定規模的,公開選聘引進的專業物業企業,實行“以大帶小”組團管理。其中,相山區引進地方國企鳳凰山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對轄區110余個老舊、零散、獨棟樓較多且不成規模小區進行打包管理,實現從“靠社區管”向“市場化服務”轉變。
精細共治“組合拳”
打通服務“最后一米”
為破解“服務不標準、監管缺抓手、矛盾易累積”問題,市房管中心構建“制度+監督+調解”管理模式,推動物業管理從“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
住建、發改等部門圍繞設施管理、客戶服務、環境衛生等8個方面設定物業管理ABCD四個等級,建立物業服務標準目錄,實行物業收費“清單式”明碼標價,解決“收費模糊、服務打折扣”問題。在全市538個小區推行“一箱二牌三欄”標準化公示,設置意見箱、監督牌、業委會牌,設置法規欄、規約欄、事務欄,確保業主“看得到、查得準、說得通”。
聯合多部門開展綜合執法服務進小區專項行動,將違規裝修、占用消防通道等10項高頻問題執法權賦權街道,住建、公安、城管、消防組建聯合執法隊伍,倒逼物業履職。今年以來已開展綜合執法服務進小區311次,清理違停車輛1200余輛,解決問題933個。
建立“行業+行政+司法”多元調解機制,由市物業行業協會牽頭成立人民調解委員會,聯合法院、司法、社區等開展“駐點法官+物業經理+業委會代表”聯合接訪;開發“淮北物業”意見建議投訴平臺,創新“物業大家談”活動,矛盾化解效率顯著提升。
優勝劣汰“促長效”
推動行業“提質升級”
為推動物業行業良性發展,避免“重建設、輕管理”現象產生,淮北市印發《淮北市物業服務企業退出住宅小區管理指導意見(試行)》,建立“第三方測評+日常督查+誠信體系+投訴辦理+社區評價”綜合評價體系,按季度對物業項目評分。
支持物業企業拓展“物業+”服務,開辟多元營收渠道。如開展養老、家政、快遞代收等服務,形成“服務越好—收費越順—投入越多”的良性循環。
從“連片打包”到“精細共治”,從“紅黑榜”到“多元服務”,如今,淮北市通過實打實的舉措,讓老舊小區從“無人管”到“有人管”,從“管不好”到“管得好”,切實提升群眾“住有優居”的幸福感。(詹巖 楊森 宋文藝)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