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宣城市濕地總面積約8.27萬公頃,擁有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庫水面、坑塘水面(不含養殖坑塘)、沼澤地、內陸灘涂、溝渠7類濕地,濕地資源稟賦優越。近年來,宣城市通過建立完善管理體系、穩步推進保護修復工程、持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濕地監測評價等工作,推動濕地資源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為強化管理,宣城市建立濕地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市政府分管負責同志任聯席會議召集人,14個市直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統籌協調推進濕地保護工作。同時,將濕地保護率、發布一般濕地名錄、濕地資源監管等主要保護指標納入市對縣林長制考核體系,建立濕地公園等自然保護地林長負責制,適時開展巡護,加強濕地保護管理工作,制度管理體系逐步建立。
在分級管理方面,宣城市按照生態區位、面積以及維護生態功能、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程度,配合做好重要濕地發布及市級、縣級一般濕地名錄發布工作。目前,轄區有南漪湖、揚子鱷保護區、宛陵湖省級濕地公園、廣德桐汭省級濕地公園共4處省級濕地,以及18處一般濕地,初步構建了省、市、縣三級濕地分級管理及名錄體系,分級管理體系不斷完善。
在保護修復工作中,先后組織實施了南漪湖入湖河口濕地保護修復工程,南漪湖濕地生態修復1239公頃,累計拆除養殖圍網6萬余米、破除圍湖養殖子埂50處,實施修復區域內生境再造、水生植物栽植等工作。自去年入冬以來,東方白鸛、天鵝等大批候鳥遷徙至南漪湖越冬。揚子鱷保護區實施濕地生態修復263公頃,為揚子鱷創造良好的棲息環境,揚子鱷野外種群數量創歷史新高,分布范圍進一步擴大,產卵超3800枚,野外種群數量超1920條。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南漪湖省級重要濕地、桐汭省級濕地公園等濕地獲得省級財政支持722萬元,通過購置無人機、安裝視頻監控、購買巡護服務等方式,建立“天空地”一體化監管體系。部署安排網格化巡護工作,認真開展日常巡護,確保做到問題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宣城市按照相關技術標準,持續開展濕地監測評價。對南漪湖、桐汭等省級重要濕地進行動態監測,掌握濕地基本情況、生態狀況及修復措施,提升保護修復科學性和合理性。在宣州南漪湖發現鳥中“國寶”東方白鸛,在寧國西津河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黃胸鹀,顯示宣城市濕地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宣城市將繼續加大資金投入,謀劃高質量項目,強化濕地科普宣傳教育,提升公眾參與度。同時,完善管護機制,加大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嚴防非法侵占、破壞濕地行為的發生,確保全市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下降。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