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鼓手敲擊未來節拍;“神筆馬良”揮灑創意畫卷;AI技術守護版權創新成果……10月16日至18日,在第十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安徽展區,一系列硬核科技與創新應用,生動演繹了數字時代版權的創造、運用與保護全鏈條,勾勒出一幅“皖”美數字版權新圖景。
徽風皖韻,在數字中“活”起來
在安徽出版集團的展臺,厚重的徽文化與現代數字技術交相輝映。展臺現場負責人魯金良介紹,這次主要展示的不僅有徽州主題文化圖書,還有“皖美研學”數字化服務平臺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融媒體出版項目。
“我們運用3D建模、人機交互等技術,對黃梅戲、徽州古建等傳統文化進行創新演繹,讓它們從靜態的‘遺產’變成可感知、可參與、可傳播的現代文化資產。”他補充道,“同步開發的研學課程已服務廣大中小學生,推動了優秀傳統文化的活態傳承與數字化共享。”
在版權保護方面,魯金良說:“我們為每個數字文化資產都建立了完整的版權保護體系,確保原創內容在傳播使用過程中的權利清晰、授權規范,不僅實現了文化資源的數字化再生,更通過完善的版權管理,讓傳統文化IP在新時代煥發持久生命力。”
創意IP,讓文化“潮”起來
在安徽新華發行集團的展臺,活潑可愛的“元小鰲”IP形象及其琳瑯滿目的衍生品吸引了眾多年輕觀眾駐足。
展臺現場工作人員蔡雪燕拿起一個“捷報筆簾”介紹:“‘元小鰲’寓意‘獨占鰲頭’,我們將‘書不畏難’的求索精神融入其中,通過定制圖書、文創、學習機、機器人甚至主題樂園,讓傳統文化以更時尚、更親切的方式觸達青少年。”她說:“從形象落地到商業變現,我們形成了產品集群。‘元小鰲’不僅榮獲多項行業大獎,更實現了IP開發與文化事業、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
“在IP開發過程中,我們構建了全方位的版權保護體系,完成了‘元小鰲’形象的全類別商標注冊和著作權登記。”蔡雪燕說:“保護版權就是保護創新,只有把這些基礎打扎實了,‘元小鰲’才能走得更遠,我們的企業創新發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寬。”
鏗鏘的鼓點從合肥磐石科技的展位傳來。演奏者并非真人,而是企業自主研發的機器人樂隊的成員“寂靜”。它手臂起落精準,節奏鏗鏘有力,科技與藝術的精彩融合,吸引不少觀眾駐足拍照。
展臺現場負責人楊潔介紹,這臺機器人樂隊是企業歷經五年自主研發的成果,目前已擁有五項專利。“它現在能演奏二十多首曲目,只要把曲譜轉化識別并導入系統,就能實現即興演奏,理論上沒有曲目數量上限。”
“我們非常重視版權,也擔心市場上出現形式上的快速仿制。”楊潔說,這次來參加版博會,正是希望借助這個專業平臺,學習更多版權保護的經驗,為企業的創新成果“穿上護甲”。
科技賦能,為版權“護”起來
在數字版權展區,科技企業與版權保護的深度融合成為亮點。
三七互娛網絡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帶來的自研一站式維權解決方案“靈察察”,展示了用AI技術守護創新成果的“硬核”力量。三七互娛法務副總裁李哲說:“‘靈察察’依托先進的AI算法和大數據分析,能夠實現從知識產權存證、監測、取證,到輿情危機公關監測應對的全鏈條覆蓋。”
李哲說:“一方面,我們希望通過版博會了解最新的版權保護方向和需求,為發展找到了目標。另一方面,希望通過展示我們的創新產品,獲得更多潛在客戶的關注。”他介紹,目前“靈察察”已在企業內部使用,顯著降低了人力與時間成本,并且系統具備動態學習能力,能不斷進化以應對新挑戰。“我們計劃將它推向更廣闊的市場,實現AI對版權保護的深度賦能。”
在合肥安達創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臺前,觀眾爭相體驗“神筆馬良”的魔力。一位小朋友在屏幕上隨意畫了幾個色塊,內置的AI智能體便瞬間理解并“揮毫潑墨”,生成一幅充滿創意的花朵畫作,引來陣陣驚嘆。
“這給觀眾帶來了‘潑墨即成畫’的體驗。”展臺現場負責人李雷介紹。作為版博會的“新面孔”,他說:“我們期望通過這個平臺鏈接資源與降低風險。在這里我們能學習到最新的版權維權技術,比如區塊鏈存證,這能有效解決我們在版權確權、侵權取證中的實際難題。”(記者 呂文衛)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