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陸迪)10月29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決勝“十四五”奮進新征程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以來安徽省科技創新發展成就。
“十四五”時期,安徽堅持下好創新“先手棋”,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科技創新格局實現重大轉變,區域創新能力穩居全國第一方陣,在科技強國建設中作出了安徽貢獻。
在量子信息領域,推動建設量子科技和產業中心,“天元”量子模擬器在全球率先取得重大進展,“祖沖之三號”“九章三號”量子計算原型機,使我國成為世界唯一在兩種物理體系達到“量子計算優越性”的國家。在聚變能源領域,“東方超環”創造“億度千秒”新的世界紀錄,全國首創引入社會資本建設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聚變能商業化進程走在國際前列。
在深空探測領域,成立深空探測實驗室,自研“天都”試驗星實現我國首次繞月編隊飛行,“月壤原位3D打印系統”實現“用月球的土,燒月球的磚,建月球的家”,向人類在月球上“就地造房”的夢想邁出了關鍵一步。
近年來,我省研發投入爭先進位,為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提供強勁支撐。我省R&D經費投入總量從2020年的883.2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1396.2億元,由全國第11位上升到第9位,年均增速達到12.1%,高于全國平均增速;R&D經費投入強度從2.28%提高到2.76%,從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12個百分點,提高到超過全國平均水平0.07個百分點,由全國第10位上升到第7位。地方財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從4.95%增長到5.9%,有力帶動全社會科技投入。企業研發投入突破千億元大關,對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0%以上。
“十四五”以來,我省科技型企業成倍增長,“主力軍”隊伍持續壯大。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均居全國第一方陣。高新技術企業2024年達到2.3萬家,是2020年的2.7倍。先進工藝動態存儲芯片、高溫合金葉片、九韶內核軟件、超導質子回旋加速器等一批技術和產品打破國外壟斷,OLED顯示玻璃等世界領先……
全省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果累累,一批“卡脖子”難題接連突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從45.7%提高到51.5%,對規上工業增加值貢獻率達到76.6%。
同時,為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安徽在106家省屬本科高校、重點醫療機構、新型研發機構全面推廣“賦權+轉讓+約定收益”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模式,累計賦權職務科技成果1857項,成果估值約8.12億元,成立或入股企業126家;啟動建設頂尖孵化器,帶動全省孵化器服務能力提升,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達242家,國家級67家、位居全國第8位。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