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省工信廳主辦的2025年安徽省“并購大講堂”安慶行活動舉辦,旨在為高效開展并購重組工作筑牢能力根基。
課堂之外,一場與安慶有關的并購重組正在進行——合肥市屬國有上市企業國風新材,正計劃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收購位于安慶市太湖縣的金張科技。
企業的成長通常依托兩種模式:一是依靠內部積累的漸進式發展,二是借助兼并收購實現外部擴張。內部積累穩健但進程緩慢。并購重組作為企業資本運作的“高階手段”,復雜度高、不確定性大,但往往是企業快速擴張、獲取關鍵資源的重要路徑。
從國內實踐來看,眾多知名企業的崛起也與并購重組密不可分。隨著資本市場持續完善,并購重組已成為其“吐故納新”的關鍵通道,不斷推動企業價值融合與產業優化,進而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動能。
從課堂到市場,從政策到實踐,我省高度重視并購重組工作,打出了一套出政策、建機制、育生態的“組合拳”。政策“暖風”頻吹,一場圍繞產業升級與戰略轉型的布局,已持續展開。
仍在進行的收購計劃
去年12月,國風新材(000859.SZ)的一紙公告,宣告了其并購金張科技的計劃。
根據國風新材公布的報告書,該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金張科技58.33%的股份,交易金額為69993.56萬元。
目前,這份近7億元的收購計劃仍在進行。10月30日晚,國風新材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稱,由于此前交易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限,該公司正與相關中介機構積極推進加期審計及申請文件更新等工作。
國風新材為何要收購金張科技?這要從雙方的業務布局說起。
當前,功能膜材料屬于國家重點扶持和發展的新材料產業,市場需求不斷擴大,迎來快速發展時期,空間廣闊。
國風新材的業務主要聚焦高分子功能膜材料、光電新材料、聚酰亞胺材料等產業,而金張科技主要從事消費電子、新型顯示、大規模集成電路等領域用功能性涂層復合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作為產業鏈的上下游,國風新材與金張科技的“聯手”,將在產品、客戶、供應、產業布局方面具有較強的協同效應。
舉個例子,國風新材生產的聚酰亞胺薄膜產品可作為金張科技大規模集成電路保護膜產品的基材(原材料)應用在芯片封裝領域。報告書透露,目前,國風新材的該產品已通過金張科技送往其下游客戶處進行產品送樣認證,一旦認證通過,即可在產品方面與國風新材建立業務合作關系,有利于國風新材的產品成功導入終端客戶。待并購交易完成后,國風新材與金張科技將進一步發揮產品協同效應,助力市場開拓。
另一方面,作為三星、維信諾等企業的供應鏈企業,金張科技在交易完成后能夠利用自身的客戶資源,協助國風新材對集成電路相關領域及新型顯示領域的客戶進行協同配套或滲透開發。
去年末,我省發布了《關于支持企業開展并購重組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并購重組推動產業加速整合。
國風新材收購金張科技,正好體現了這一政策導向。通過并購,可以整合產業鏈資源,推動新材料領域構建完善的產業鏈。
“新質生產力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方向,搶占制高點既要自主創新,也要善用并購。如今,企業僅憑單點突破、線性積累和內生發展,很難快速發展壯大,但能通過并購快速獲取技術、人才等資源。”深交所公司管理二部講師黃曜表示,并購重組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途徑,當前更加注重產業協同創造“1+1>2”的效果。
并購不能簡單看成“賣公司”
市場經濟的核心是效率,而并購重組正是讓資源從低效領域流向高效領域的“調節器”。
對并購方而言,企業可以通過并購快速擴充規模,擴大市場份額,提升行業市場地位和話語權,還可以通過外延收購打造“第二增長曲線”,培育新的增長極。此外,長三角(安徽)資本市場學院特聘專家張放表示,并購重組能夠將重組方的現有資源進行整合,從而實現多目標、多市場、多圈層的綜合開發。
例如,國風新材收購金張科技后,將有利于國風新材向新材料領域進一步轉型升級,加快新產業布局。同時,進一步整合包括金張科技在內的旗下各公司的研發、運營、采購、市場、客戶等產業鏈資源,通過協同創新提升整體生產運營效率。
財務數據亦直觀反映并購價值。報告書顯示,2024年,金張科技實現營業總收入6.56億元,歸母凈利潤7219萬元。若交易完成,國風新材的經營規模、盈利能力將有所提高,歸母凈利潤也有所增加,每股收益提升。
對被并購方而言,可以借助并購方的資金及資源,降低經營風險,提升競爭力,實現跨越式增長。
“一些企業家把并購簡單看作‘賣公司’,從情感上有所抗拒,其實并購絕不是創業的終點,更多是創業公司釋放價值,為下一次出發積蓄力量的機會。”省工信廳副廳長羅文杉說,這對于一些粗放型企業來說非常關鍵,即使掌握了核心技術和價值,如何讓這些價值變現、在產業中發揮作用,被并購就是一個好的途徑。
事實上,地方政府也是推動并購重組中的重要力量。“對地方政府而言,通過地方平臺公司開展并購,可以為當地產業發展引入優質資產,推動產業升級壯大。”在羅文杉看來,隨著并購市場的發展,并購模式將成為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新趨勢,與地方政府當前階段的迫切需求和決策方式高度匹配。
對于宏觀經濟而言,并購重組是實現“存量優化+增量創新”的有效抓手。
黃曜認為,并購可快速導入新產業、新技術,優化地區產業結構。通過并購整合產業資源,打造鏈主企業,提升屬地產業綜合競爭力,還可以盤活地方存量資產,提升屬地上市公司質量。
近年來,合肥市圍繞新型顯示產業鏈持續布局。國風新材收購金張科技的交易完成后,金張科技將填補國風新材在功能膜涂布工藝方面的空白,助力國風新材打通新型顯示行業上游功能膜材料產業鏈,與本地新型顯示產業項目形成較強的產業協同效應,助力完善合肥市新型顯示產業鏈布局。
“1+1>2”的協同效應
“在并購重組常態化背景下,上市公司不應僅僅將并購重組視為一種金融工具,而應將其納入公司整體發展戰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并購與投資研究所副所長劉運宏表示,只有將并購重組融入發展戰略的上市公司,才能抓住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并購重組從來不是孤立的企業行為,而是區域經濟應對產業變革、把握政策機遇的主動選擇。
“宏觀科技變革是并購根本原因,產業整合升級是并購外因,企業尋求突破是并購內因,資本市場改革是并購催化劑,地方政府支持是并購助推器。”在安慶行活動中,黃曜在闡述并購重組邏輯時如是說。
自去年國家相繼發布新“國九條”、“科創板八條”、“并購六條”以來,政策“暖風”頻吹,為企業并購重組營造了良好政策環境。
對我省而言,當前推動企業開展多元化并購重組,既是對國家政策導向的響應,更是促進產業升級和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效益提升的必然之舉。
正如羅文杉所言,不同于此前主要形式為資本運作型的并購潮,如今的并購潮以產業并購為主要特征,從過去規模擴張轉向價值重構,不再是簡單的股權變更或資產合并,而是聚焦產業鏈強鏈補鏈與技術互補,通過多維融合實現附加值提升,產生“1+1>2”的協同效應。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并購重組屬于資本運作的工具,常規邏輯下應由政府的金融部門主導推進。但在我省,并購重組工作主要由工信系統來統籌推進,支持企業開展并購重組協調工作機制辦公室也設在省工信廳,主要是希望通過產業并購推動企業做大做強,持續增強重點產業競爭優勢。
例如,在金張科技與國風新材推進并購合作的關鍵階段,安慶市及太湖縣工信部門主動作為,由點及面,加強跟蹤服務,協調解決并購過程中的問題,保障并購事項順利推進。
今年上半年,我省還組織金融機構、中介機構和企業組建成立安徽省并購聯合會。此外,我省還舉辦了并購重組“1+6+16”系列培訓,包括在安徽干部教育在線開設1個專題系列培訓課程、赴深圳資本市場學院開展6期高端培訓、在16個市各舉辦1場“并購大講堂江淮行”,全年計劃培訓1萬人。
從政策助力到市場驅動,并購重組“安徽板塊”風起云涌。今年上半年,我省發生并購125起,交易規模1069億元,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7%、674%。下一步,我省將積極精準服務企業并購需求,推動并購交易撮合,為新質生產力培育提供全鏈條、多維度支撐。
(記者 許昊杰)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