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合肥11月13日電 (記者陳浩)“境內上市公司數量由全國第9躍升至全國第7位,創安徽資本市場建設30多年來最好成績?!痹诮裉炫e行的安徽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安徽省委金融辦常務副主任、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長徐小俊表示,“十四五”期間,多層次資本市場“安徽板塊”實現新發展。
記者注意到,新發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企業上市爭先進位。安徽深入推進企業上市“迎客松行動”計劃和“科創100”專項行動,常態化開展萬家企業資本市場業務培訓,持續深化與滬深北港交易所等戰略合作,推進企業赴境內外上市。
得益于此,“十四五”以來,全省新增境內上市公司62家,9月末全省境內上市公司總數達186家,較“十三五”末增長近50%,實現16個地級市上市公司全覆蓋??苿摪迳鲜泄?4家、居全國第6位。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新增境內上市公司5家、IPO申報企業11家、“新三板”掛牌19家,數量均居全國第4。
二是直接融資規模持續擴大。據了解,“十四五”以來,安徽累計實現直接融資3.4萬億元,較“十三五”增長30%。當地搶抓債券市場“科技板”等政策機遇,擴大債券融資規模,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發行科創債263.71億元、同比增長59.2%。
值得一提的是,在安徽,創新融資模式不斷涌現——全國首單未來產業債、科技成果轉化債、先進制造科技創新債券、中長期科創熊貓債等先后在皖落地。
三是豐富完善“基金叢林”。安徽組建運營總規模2000億元的省新興產業引導基金和1000億元的國資“6+1”基金,構建“政府引導+產業協同+市場化運作”的基金生態。落地全國首只銀行系保險資金AIC股權投資基金,目前全省累計設立3只AIC基金、總規模21億元;成功爭取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國家大基金在皖設立子基金。支持科技創新園區及交通、消費等領域發行REITs產品,推動首支QFLP基金落戶自貿試驗區,資本賦能實體經濟能力持續增強。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