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請你描述下昨天午飯吃了什么?”“您能試著完成這張拼圖嗎?”近日,國家語言與健康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專家們受阜陽市潁州區教育局之邀,為退休老人做“語言認知障礙早期篩查、預防和延緩”專題公益講座及測試。
“下棋的時候大腦前額葉皮層、頂葉和海馬體就活躍起來了。專家還說了‘悔棋’其實是大腦的糾錯機制,看來我喜歡‘悔棋’也不賴??!”一輩子愛好下棋的退休老教師陳麗華一邊接受測試,一邊樂呵呵地在微信里和家人分享“新知”。
記者在潁州區老年大學看到,這里總共開設了127個專業課程,除傳統文化、生活技能、運動保健、生活保健等經典科目外,像小提琴、二胡及法律知識、手機視頻剪輯等“小眾”專業課程也在持續“上新”。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隔代育兒增多,老人和年輕一代在育兒觀念上有碰撞,成為一些家庭矛盾糾結的源頭。潁州區教育局敏銳地察覺到了社會需求,組織家庭教育專家開設了“科學帶孫課”,為老人們提供了學習新知識、更新育兒觀念的平臺。
2022年以來,“老有所學”連續兩年被列入我省暖民心行動。去年,全省民生工作大會再次將“老有所學”納入50項民生實事。今年,我省將“實施老有所學行動”納入2025年民生實事項目加快推進,通過改建、擴容、新設、網辦等辦法擴容增量,重點面向鄉村、街道、社區,建設群眾身邊的老年學校。
省教育廳把發展老年教育作為推進教育數字化、加快學習型社會建設、提高國民素質、改善民生的基礎性、戰略性工程,著力構筑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為主體,以地方性老年學校和高校老年教育機構為“兩翼”,覆蓋省、市、縣、鄉、村五級的“一體兩翼五級”老年教育體系。
在潁州區,為了服務好“老有所學”,各行各業優秀人才被鼓勵到老年大學教學點任教或從事志愿服務。“我們通過打好專職教師‘走教’、區域內教師‘支教’,聘請社會能人‘從教’的‘組合拳’,已建起擁有近300名成員的志愿者庫。”潁州區教育局民辦教育發展中心主任劉依楊介紹說。隨著使用智能手機、電腦的老年人增多,該區還順勢推出線上課程,著力打造“互聯網+老年教育”數字化學習空間,目前網上訪問量達近十萬人次。
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近年來,我省先后出臺《安徽省“十四五”老齡事業發展規劃》《安徽省“十四五”老年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等,強化了全省老年教育的頂層設計。
面向不同老年教育辦學主體,省教育廳會同省民政廳等五部門聯合出臺《安徽省老年大學(學校)建設指導標準(試行)》,對基層老年大學的學校名稱、基本條件、管理制度、課程教學、隊伍建設、數字環境、辦學規模、收費管理等方面提出指導性要求,推進老年大學標準化建設與規范化管理。
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建設各級各類老年學校1.8萬余所,老年學校市、縣、鄉鎮(街道)覆蓋率達100%,全省參與學習教育活動的老年人總數達424.59萬人。
■ 記者 陳婉婉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