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陸迪)9月29日晚,包公園清風閣前燈火璀璨,“廬州月?家國共團圓”2025合肥中秋詩歌晚會在此精彩上演。
這場歷經七載積淀、首次升級為“詩歌晚會”的文化盛宴,以詩為媒串聯傳統與現代,用科技賦能人文表達,不僅為現場觀眾帶來沉浸式體驗,更通過多平臺全球推送,讓廬州中秋韻味傳遍四海。
人機共舞演繹“賽博詩韻”
晚會打破傳統模式,將合肥“科創名城”基因融入每一個環節,科技與人文的碰撞成為最大亮點。清風閣入口處的人機互動裝置前,不時有觀眾駐足咨詢“閣內趣味亮點”,感受科技氛圍。
活動由童聲合唱《在湖畔等你》開場,拉開“月涌廬州?光啟萬象”序章。隨后,兩位主持人與特別嘉賓——智能機器人“合合”聯袂登場,“朋友們,大家晚上好,很高興加入這個大家庭。”“合合”揮舞手臂向觀眾熱情問好。
活動中,知名歌手與AI數字人跨界合作演繹《黃梅戲》,傳統戲曲唱腔與數字技術結合,讓經典藝術煥發新活力。
此外,合肥“科創名城”的基因在此迸發!看機器人、AI數字人如何舞動水墨筆鋒、吟誦唐詩宋詞,當古琴的悠遠撞上算法的精密,傳統美學披上科技戰甲,在清風閣下綻放出別樣浪漫。
古今對話 家國同心傳遞文化力量
晚會以“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為核心,在節目編排中深度挖掘歷史底蘊,同時緊扣時代主題,引發廣泛情感共鳴。情景音詩畫《千秋共明月》中,演員身著古人服飾登上清風閣,生動還原古代“天長節”(中秋節)的故事,讓觀眾直觀感受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
作為合肥重要文化符號,包拯的剛正清廉成為晚會的“精神內核”。音樂情景劇《兩岸同心溯清源:包公傳奇》完整呈現包拯生平,并融入臺灣大學生游歷合肥的情節,配合經典歌曲《包青天》,引發兩岸文化共鳴。
據了解,作為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和歷史名人包拯的故鄉,合肥市近年來積極開展對臺文化交流,持續舉辦紀念劉銘傳、包公文化節、臺灣青年學生徽文化夏令營等活動,促進兩岸民間往來。
從歷史人物“穿越”而來的文化對話,到科技賦能的創新表達,不僅展現了合肥兼具歷史厚度與創新活力的城市品格,更為海內外中華兒女搭建起情感紐帶,讓廬州月光下的團圓之意,成為跨越山海的共同記憶。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