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陸迪)9月20日,2025世界制造業大會在安徽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綠色化”成為貫穿大會的核心。大會從辦展源頭踐行低碳理念,以全綠電供應打造會展標桿,全方位展現制造業綠色轉型的“中國實踐”。企業攜綠色科技成果集中亮相。

綠色科技展品集結 企業解讀創新密碼
“您看這款超景深3D數碼顯微鏡,和普通電子顯微鏡最大的區別在于,它能實現3D拼接還原,還能精準做數量測量和微觀缺陷分析。”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展區內,海康威視展臺前圍滿了駐足咨詢的觀眾,其安徽業務中心張先生正手持設備,向大家演示核心產品的功能。他一邊操作設備調出檢測畫面,一邊解釋,“像光伏組件的硅片微觀裂紋、儲能電池的電極缺陷,都能靠它快速識別,這對提升能源產品質量、減少生產損耗特別關鍵。”
“我們給這些設備加載了AR能力,還灌輸了大模型算法,蒸餾后部署在前端邊緣端產品里,內置的智能芯片能讓設備間實現萬物互聯。”談及產品的優勢,張先生進一步補充他舉例道,“安徽長興、浙江士蘭微這些頭部企業的實驗室都在用,檢測數據實時同步,研發和生產環節的效率提高了不少,間接減少了能源消耗。”
“光伏板主流技術分鈣鈦礦和晶硅,兩者是明顯的代際差異。”面對觀眾“鈣鈦礦技術為何更具優勢”的提問,工作人員耐心解答。合肥照陽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展臺,工作人員正圍繞鈣鈦礦光伏技術與觀眾交流,“首先是弱光發電,室內燈光下它都能工作,這是晶硅電池做不到的;其次轉換效率,我們的鈣鈦礦電池能到33%,傳統晶硅大概26%;成本上更有優勢,晶硅要高純度單晶硅,我們用化學合成物做半導體材料,成本降了一大截。”


“目前鈣鈦礦電池板已量產,處于小規模試驗和產線驗證階段。未來打算和家用電子、戶外冰箱廠商合作,還能做發電窗戶,既能隔絕紫外線又能發電。”當被問及應用規劃時,他指著展臺上的柔性基材樣品補充,“傳統晶硅要剛性基材,我們正在突破柔性工藝,明年6月柔性產品就能量產,到時候電動汽車車頂、杯子外圍都能發電,應用場景特別廣。”
全綠電辦展落地 多方共建低碳實踐
“今年大會用的70萬千瓦時綠電,全部來自內蒙古阿拉善風電場,對應700張綠色電力證書。”在國家電網展區的綠電交易咨詢臺前,工作人員正為前來咨詢的企業代表講解綠電采購流程。工作人員指著展架上的“綠證”樣本介紹,“這‘綠證’就是每一度綠電的‘電子身份證’,來源、發電量都能溯源,確保用的每一度電都是清潔電力。”

“自2023年大會首次全綠電辦展以來,累計消納綠電已超160萬千瓦時,為大型會展低碳轉型提供了‘中國樣本’。”據其測算,這些綠電預計能節約標準煤234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704噸。“現在合肥綠色能源消費市場成長很快,今年1-8月就有652家企業參與綠電交易,‘綠證’成交166萬張,交易電量3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0%,企業對綠電的需求越來越旺。”
2025世界制造業大會以實際行動勾勒出制造業綠色發展的清晰路徑。這些創新成果與實踐經驗,不僅為行業提供了可借鑒的綠色轉型方案,更推動著全球制造業朝著低碳、可持續的方向加速前行。
責任編輯:王振華 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