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醫療器械供應鏈分會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發展穩中有進。據不完全統計,全年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22萬億元。創新賽道表現尤為亮眼,成為驅動行業增長的核心動力。截至2025年10月底,已獲批的創新醫療器械數量增至377個,全年有望再創新高。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馬增榮表示,“十四五”期間,醫療供應鏈行業在多方面成效顯著——創新成果加速涌現,醫療后市場加速崛起,國產器械出海步伐加快。
奧優國際董事長張玥表示,2025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預計達1.22萬億元,較2024年的9417億元增長約30%,增速領跑全球主要市場,為全球醫療健康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醫療需求升級及技術創新等因素,中國及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呈現穩步增長態勢,并將逐步釋放出巨大潛力。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分析,中國近年來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逐年攀升,已躍升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
根據沙利文數據分析,2018年至2023年,中國醫療器械總體市場規模從5284億元增至9731億元,復合增長率達13%,預計到2030年,中國醫療器械總體市場規模將達到16275億元。
馬增榮介紹,根據相關數據,截至2025年底,開展醫療器械SPD智慧管理項目的醫療機構將達到2600家,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數量增至107家,第三方醫學檢驗市場規模穩步提升。這些新興業態推動醫療供應鏈從“物資保障”向“服務賦能”轉型,為醫療體系提質增效提供了重要支撐。
此外,面對國內醫改政策縱深推進與市場競爭格局不斷重塑,出海已從醫療器械企業的“可選項”轉變為突破發展瓶頸的“必答題”。馬增榮表示,2025年以來,國產醫療器械積極布局全球市場,出口表現穩健。行業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我國醫療器械出口總額達370.07億美元,同比增長5.61%,在全球醫療市場的份額持續擴大。
“國產醫療器械出海正從‘產品輸出’向‘品牌輸出’升級。”張玥也指出,隨著自主研發能力的提升,國產醫療器械在核心技術、產品質量等方面的競爭力不斷增強,尤其在影像設備、體外診斷、醫用耗材等領域,已實現對部分進口產品的替代,并逐步打入歐美等高端市場。
站在“十四五”與“十五五”的承啟之年,馬增榮建議,應進一步深化三醫聯動下行業全鏈條治理,緊密銜接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機制改革。促進供應鏈服務向“集成服務”與“臨床價值創造”轉型升級,提升醫療衛生體系的整體成本效益與服務水平。
同時,全面構建智慧醫療供應鏈新范式。以“全民健康數智化建設”為指引,推動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與醫療供應鏈全鏈條深度融合,實現從生產端到臨床端的資源動態優化與效率革命,塑造安全、高效、可視、可溯的現代化供應鏈體系。
“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核心零部件與先進材料的自主創新與國產替代,破解高端裝備與核心部件對外依存度高的難題。”馬增榮強調,支持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攻關,構建安全、韌性強、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本土醫療器械產業生態。(記者 梁倩)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