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馬鞍山市鄭蒲港新區緊密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目標和任務,堅持以黨建引領、隊伍建設、產業拓展為著力點,激活村級集體經濟“新引擎”,有力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有序發展、提質進位。
聚焦黨建引領,全面統籌謀發展。充分發揮黨組織在村級集體經濟中的“主心骨”作用,堅持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以村專職干部和駐村工作隊為班底,積極吸納年輕黨員、農業大戶、致富帶頭人等,組建以產業為主導的功能型黨組織,著力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成立集體經濟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區、鎮、村”三級每月召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題調度會,通過“一月一商、一事一議”詳細掌握村級資源和發展需求,幫助協調各類資金、建設產業項目、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對癥下藥”幫助化解。深化“雙領共富”行動,支持村黨組織依托當前資源集聚型、農業服務型、勞務輸出型等各類村集體合作社和村辦公司,吸納村集體、農戶、脫貧戶以土地、資金、勞動等入股,積極探索“黨組織+產業基地+專合組織+農戶”的發展模式,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推動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加快落地。
強化人才支撐,深學踐悟練本領。全面推進鄉村人才“歸巢”工作,制定并持續推進《鄭蒲港新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培育儲備工作方案》落實,推行“1+1”導師幫帶模式,通過“手把手”教思路、傳經驗,圍繞基層黨建、集體經濟發展等領域開展專題培訓,助力后備力量快速成長。配強村級集體經濟職業經理人隊伍,堅持“因崗選人”,從村干部、企業管理人員、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人員、退役軍人等能人隊伍中選聘出6名熟悉農村政策、了解市場需求、善于管理經營的村干部負責相關村的村級集體經濟產業日常經營管理,不斷增強集體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定期邀請市農委專家、縣級科技特派員赴鄉鎮提供農技咨詢和專業指導,如姥橋鎮農業辦每月印發《姥橋瓜蔞》農情通報,對瓜蔞生產管理提供技術支持。同時注重發揮“土專家”“田秀才”等農村實用人才作用,組織開展電商、種植、養殖等各類講座52場。
聚焦產業延伸,多措并舉提質效。遵循“一村一品”發展模式,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多元化發展銷路好、收益高的特色產業,支持和引導村黨組織圍繞轉方式、調結構,采用“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形成瓜蔞、富硒米、菊花、艾草、金銀花、芡實等一體化特色種植產業,聯營抱團發展瓜蔞產業5887畝。強化品牌建設,充分利用報刊、網絡等媒體資源,加強農產品品牌公益宣傳,提高品牌農產品的認知度、美譽度和市場競爭力,打造出大許村“大許寒華”菊花品牌、陳橋洲“陳橋喚渡”稻米品牌、紅旗“紅紐帶”瓜籽品牌,實現“小產品走向了大舞臺”。深化村企合作,積極盤活閑置資源資產,組織村“兩委”全面摸底整合、統一規劃提升,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盤活望成崗窯廠、中心村閑置房屋等出租項目10個,鼓勵引導脫貧戶參與建設管理,開發公益性崗位與勞務派遣用工,讓村民共享集體經濟“碩果”。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