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樾村位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歙縣縣城以西6公里處,是國家5A級景區棠樾牌坊群·鮑家花園和“安徽華僑第一村”槐塘所在地,區位交通優勢明顯,土地、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徽文化、僑文化在這里融合發展,素有“慈孝天下無雙里,袞繡江南第一鄉”的美稱,先后榮獲國家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全省首批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等稱號。近年來,棠樾村堅持將黨的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發展、治理有效的強大動力,讓這座古老的村莊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筑牢“橋頭堡”,讓組織強起來
鄉村振興,關鍵在黨。棠樾村將建強村黨組織作為首要任務,打造了一個堅強的戰斗堡壘。選優配強“領頭雁”。村“兩委”班子通過換屆選舉,吸納了致富能手、返鄉創業青年、優秀大學生等新鮮血液,形成了年齡結構優、文化素質高、帶富能力強的領導核心。村黨總支書記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成為村民信賴的“主心骨”。激活黨員“紅細胞”。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等制度,通過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將村內產業發展、環境整治、古建保護等重點工作與黨員職責掛鉤,激發無職黨員的參與感和榮譽感,讓每一位黨員都成為一面旗幟。構建網格“治理網”。構建聯系服務群眾的“黨建+基層微網格”,推行“黨總支—黨支部—黨員中心戶”三級網格治理體系,將黨的領導延伸到村莊的“神經末梢”。黨員中心戶充當政策宣傳員、民情信息員、矛盾調解員,實現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確保了鄉村社會的和諧穩定。黨建引領“信用+”。依托鄭村鎮黨建引領產業示范帶建設工作,建成棠樾村“黨建+信用”展示館和黨建金融服務室,在全縣打造具有棠樾特色的、可觀摩的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示范點。棠樾村被評為 AAA 級信用村,評出A級以上信用戶929戶。
謀劃“新路徑”,讓產業興起來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棠樾村立足本村資源稟賦,帶領群眾走出一條文旅融合、多元發展的產業振興之路。做好“牌坊”大文章。與縣文旅部門、歙州農文旅集團合作,對棠樾牌坊群景區進行提質升級。不僅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游覽體驗,更深入挖掘“忠、孝、節、義”的徽文化內涵,開發沉浸式演出、文化研學課程等,讓靜態的古建筑“活”起來,延長了游客停留時間,帶動了消費。培育“歐式”新經濟。塑造具有差異化、年輕化、國際化特征的槐塘IP,稻田咖啡、時尚茶飲、精品民宿、進口超市等新業態不斷涌現,“非遺情景劇+音樂節”“線上直播+現場觀看”“青創市集+后備箱市集”“丞相狀元·槐塘雙喜”等活動精彩紛呈,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走進槐塘、愛上槐塘。在外華人華僑積極回鄉投資興業,目前在歙投資已超20億元。盤活“閑置”增效益。積極探索盤活村內閑置宅基地、古民居和校舍等,通過租賃、入股等方式,引入社會資本發展高端文創、精品民宿等,打造文化新空間,既保護古建筑,又讓其產生經濟效益,實現了文化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流轉閑置土地70畝,整體發包第三方種植甜玉米、小紅薯等,新建紅薯粉加工廠,發展紅薯粉絲、釀酒等產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帶動村集體增收和農戶就近務工。今年1—9月,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240余萬元。
涵養“文明風”,讓鄉風好起來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棠樾村注重以黨建文化引領鄉風文明,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孝廉”好家風。棠樾牌坊群本身就是一部立體的孝廉文化教材。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此開展“孝廉文化講堂”、家風家訓故事會等活動,邀請老黨員、鄉賢講述村史典故,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傳統的孝道、誠信、廉潔等美德相結合,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行“積分”促善治。創新實施“黨建+信用”積分制管理,將村民參與志愿服務、環境維護、遵紀守法、鄰里和睦等行為量化積分,積分可在村生態美超市兌換物品。這一舉措有效激發了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內生動力,形成了“人人爭當先進、戶戶爭創優秀”的良好氛圍。豐富“文化”新生活。依托村級活動場所,組建廣場舞隊、戲曲隊等文藝團體,在傳統節日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做優“僑胞回家過節”品牌,舉辦“僑鄉歙正紅·明天徽更好”華僑華人元宵聯誼活動等,滿足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凝聚了民心。探索“孝治”新模式。深入挖掘本地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善治因子,探索“孝”口常開調解工作法,以“孝”問糾紛何處起、“孝”論曲直說事理、“孝”話家常共承情、“孝”語家規案析法、“孝”評事理化干戈、“孝”譜和風三春暖,六步法常開“孝”口講事理,走出一條“孝德”治村的新路徑。
描繪“新畫卷”,讓生態美起來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棠樾村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家園。系統施治“煥新顏”。實施槐塘“五微”和美鄉村建設,完成稠墅美麗鄉村建設、劉家和涌塘自然村整治工程,配套完善劉家通村主路拓寬、棠樾老村公路改造等9處基礎設施提升。完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模式,搭建有機肥(水肥)一體化灌溉控制系統,實現種養一體化綠色循環利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黨員帶頭“靚家園”。實行“黨員包片聯戶”制度,帶頭清理垃圾、整治河道、改造戶廁,并引導村民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針對村莊垃圾亂倒、污水亂排、雜物亂堆“三亂”問題進行全面排查與整治,對179處環境整治點登記造冊,明確整改責任與時限,集中清理。大力開展村莊綠化美化行動,在道路兩旁、房前屋后種植花草樹木,打造美麗庭院。引導和鼓勵村民對垃圾分類收集,全面開展垃圾源頭分類減量,設立垃圾分類點,配足垃圾分類桶和轉運設施,實現全村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理設施全覆蓋。守護古韻“留鄉愁”。棠樾村在發展中始終堅持保護優先的原則,任何開發建設都必須為文物保護讓路。對古民居、古巷道、古水系進行系統性保護和修復,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村莊的歷史肌理和原始風貌。如今的棠樾村,村道整潔,溪水清澈,古樹參天,與徽派古建筑相映成趣,讓村民和游客都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