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濉溪縣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將加強村級干部隊伍建設作為固本強基的關鍵之舉,圍繞“選、育、管、用”全鏈條發力,致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骨干力量。
拓寬源頭活水,優化隊伍結構。濉溪縣緊扣鄉村振興戰略需求,在村干部選拔任用上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不斷拓寬選人視野,優化隊伍結構。建立鄉村振興人才庫和村級后備干部信息庫,實施動態更新管理,注重從農村致富帶頭人、產業大戶、返鄉創業青年、復員退伍軍人等群體中選拔優秀人才進入村“兩委”班子。精準匹配鄉村發展需求,創新推行“助村局長”制度,采取“因村定人、因事組隊、動態調整”原則,統籌縣直機關70余名政治素質過硬、群眾工作能力突出的領導干部“一對一”覆蓋軟弱渙散村、信訪重點村、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等重點村,構建起“關鍵少數包關鍵村落”的責任體系。嚴把村級干部選拔政治關、廉潔關、能力關,根據專業背景、工作經歷、個人特長進行科學組隊,確保人崗相適、才盡其用,注重老中青相結合的梯隊建設,形成優勢互補、活力迸發的良好局面。今年以來,全縣已補錄村級后備干部40余名,為鄉村振興夯實了人才基礎。
創新培訓體系,提升履職能力。濉溪縣始終將教育培訓作為提升村干部履職能力的重要抓手,不斷創新培訓方式,豐富培訓內容,著力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村級干部隊伍。精心打造“村干夜校”培訓品牌,編制總體教學規劃和管理規劃,依托鎮級黨校組織以片區為單位開辦夜校,打造“黨性教育+專業培訓”雙育體系,結合本地實際設置“村(社區)書記班”“黨務工作者班”“后備干部班”等5類培訓班次,開設政治理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信訪維穩等8類實用課程。為解決農村黨員教育培訓“時間難保證、人員難集中、實際難貼近”等問題,推出“田園課堂”,把黨課課堂搬到田間地頭、生產一線,遴選“一杯茶調解室”“共富夢工場”等實訓陣地,把教學送到“家門口”。拓展線上培訓渠道,運用“互聯網+”思維,利用“安徽黨員大課堂”“濉溪先鋒”系列平臺等載體,實現線上線下雙軌送學。截至目前,各片區已舉辦“村干夜校”3期,開展“田園課堂”活動12期。
堅持嚴管厚愛,激發干事熱情。濉溪縣堅持嚴管與厚愛結合、激勵與約束并重,不斷完善村干部監督管理機制,強化激勵保障措施,充分激發村干部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在監督管理方面,落實村級干部管理辦法,嚴格執行考勤制度,構建“個人填報—村級初審—鄉鎮終審”三級聯動的檔案管理體系,實現“一人一檔、動態更新、精準管理”。牢固樹立“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導向,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緊緊圍繞村干部政治標準、工作實績和群眾滿意度,科學構建分級分類考核體系,把考核結果作為獎懲和確定村干部績效工資待遇的基本依據。在激勵保障方面,堅持暖心關懷,多層面開展激勵,健全完善“補貼正常增長、集體經濟獎勵、離任村干部補貼”等激勵保障制度,每年組織村干部進行健康體檢,為村干部購買人身意外保險及重大疾病保險,加大對困難村干部的關心關愛力度,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注重政治激勵,把優秀村干部推薦為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候選人及“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等,增強其政治榮譽感和組織歸屬感。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