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淮南市錨定新時代黨員教育培訓工作新要求,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從課程體系、培訓矩陣、教育陣地三個方面破題,激發黨員教育培訓活力,“落筆生輝”推動黨員教育走深走實、“沁”入人心。
緊扣固本培元、凝心鑄魂,“運筆”寫就引人入勝的課程體系。突出主題主線“政治味”,牢牢把握黨員教育的政治屬性、政治功能,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列入各類主體班、專題班的首課、主課和必修課,定期下發教育指引,著力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學深學透、入腦入心。彰顯精品課程“人情味”。深化開展“黨課開講啦”“學習身邊榜樣”活動,堅持用身邊人講身邊事,挖掘身邊的先進典型人物事跡,注重收集感人情節、捕捉精彩瞬間,轉化為“活教材”,納入黨員教育集中培訓課程,以講授式、情景式、專題式等形式講述榜樣故事。今年以來,《傳承郭新吉品質,爭做焦裕祿式好黨員》等一批課程入選全省黨校精品課程。融入紅色教材“本地味”。圍繞淮南本地革命人物、革命文物、革命事件,聯合市政協、市文聯、市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編撰《淮南文史資料選輯》《回望1952,淮南從此崛起》《淮南紅色旅游資源概覽》等地方教材,通過書籍、音像等方式講述淮南早期黨史、革命人物事跡、奮斗歷程,為黨員教育提供本土化理論支撐。
聚力鍛長補短、精準滴灌,“妙筆”勾勒有聲有色的培訓矩陣。專題調研“開良方”。完善需求調研制度,綜合采用問卷調查、座談交流、個別訪談、實地走訪等調研方式,精準掌握黨員學習需求和參訓意愿,收集匯總各類意見建議,進行逐項分析論證,精心撰寫詳細的調研報告,“量體裁衣”推動不同領域黨員進行自我提升。靶向賦能“接地氣”。在調研的基礎上,結合農村黨員、城市社區黨員、機關黨員等6個重點領域實際需求,精準靶向開展培訓。針對農村黨員,邀請農技專家、致富能手傳授種養殖技術、致富經驗等。針對城市社區黨員,組織街道黨工委書記、社區黨組織書記、黨務工作者等帶頭為轄區黨員講黨課、作輔導,講授治理經驗。針對機關黨員,在持續發揮機關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的基礎上,舉辦市直機關大講堂、黨章知識競賽、主題演講比賽等,推動機關黨員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學干融合“鍛尖兵”。緊盯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等群眾可感可及的事項,開展“黨員示范崗”創建活動,組織農村黨員投身一線,帶頭清理村內垃圾、疏通河道,在服務群眾中踐行黨員初心使命。緊盯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群眾滿意度等要求,開展政務服務窗口黨員“比技能、比服務、比業績”活動,推動業務素質與實操技能“雙提升”,上半年在市政務服務中心開展“周末辦”服務7871件次、延時服務53次,辦理企業服務專區事項1630件次,輔導預審項目800余個。
立足要素保障、整合資源,“工筆”潤色情景交融的教育陣地。建強黨校“主陣地”。發揮市、縣(區)、鄉鎮(街道)各級黨校作用,采取“信息互通、師資共享、工作聯動”的方式,分類設置黨性教育、經濟發展、科學技術、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主題,綜合運用“理論講授+案例教學+實踐解讀+現場體驗”培訓模式,強化政治訓練,加強履職能力。今年以來,市縣鄉三級共舉辦培訓班447期,各級黨組織培訓黨員3.1萬人。鋪就路線“活陣地”。按照“主題串聯、區域覆蓋”原則,指導縣區精心編制教育培訓線路,打造“紅色星火傳承之路”“青蘊歷史文化之路”“綠色鄉村振興之路”“金色產業發展之路”“藍色協同善治之路”5條特色教學路線,通過“一條線路、一個主題、多門課程、多重體驗”的情景教學鏈條,真正把課堂延伸到農村、社區和產業一線。今年以來,“五維融合”教育路線已培訓黨員3000余人次。用好線上“微陣地”。打造“掌上微課”“指尖課堂”,采取“點單式”培訓模式,精準推送教育內容,激發黨員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實現流動黨員和新興領域黨員教育培訓全覆蓋,為黨員干部送上豐富的“精神食糧”。攝制《典出淮南子》《基層黨務微課堂》《心橋》等100余部黨員教育電視片,2024年以來,全國遠程教育中心資源庫采用淮南市課件55部。(王皓宇)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