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銅陵市義安區積極探索新時代農村黨員教育培訓新途徑、新方法,從創新培訓載體、拓展課程體系、強化學用轉化等入手,推動黨員教育培訓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深度轉變,切實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聚焦創新載體,延伸黨員教育“廣度”。夯實黨校陣地強基。全面落實“六有標準”,優化區、鄉兩級黨校資源配置,推動鄉鎮黨校建設。指導鄉鎮黨委制定年度黨員教育培訓計劃,精心安排授課內容,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始終,引導廣大農村黨員堅定理想信念、模范履行義務、堅決守好底線。打造紅色陣地鑄魂。充分挖掘本地紅色資源,圍繞新四軍皖南支隊舊址紀念館、銅陵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等紅色教育基地,打造5條紅色研學線路,結合“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農村黨員就近就便接受黨性教育。今年以來,組織開展現場教學30余場次,覆蓋農村黨員600余人次。用好指尖陣地賦能。通過“義安先鋒”微信公眾號、黨員微信群等載體,推送精品微黨課、紅色影片等學習資源,實現黨員“隨時學、隨地學”,確保黨員教育培訓全覆蓋。
堅持因需施教,提升黨員教育“精度”。理論課堂強黨性。聚焦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必修課,精心打磨《堅定理想信念,嚴守紀律規矩》等35個精品課程,邀請黨校教師和黨員干部進行專題授課,切實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技能課堂增本領。精準對接農村黨員特點和需求,聚焦“一條魚、一朵花、一片姜”等本地特色產業,開發白姜栽培、鳳丹種植、鱸魚養殖等本地特色農業課程,邀請農技專家、科技特派員下沉農業生產一線開展實用技能培訓,通過“手把手”教技術、“面對面”傳經驗、“點對點”解難題,真正把農村黨員培養成為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帶頭人”。榜樣課堂提干勁。打造“我是主講人”學習課堂,邀請老黨員、老干部、老專家、老模范以及鄉村振興骨干、優秀基層干部擔任授課老師,進村入戶進行“點對點、點對群”的流動宣講,結合自身工作生活實際分享治村強村先進經驗,交流分享干事創業心得體會,讓黨員教育更有吸引力。
注重學用結合,增強黨員教育“實度”。一線走訪“連民心”。定期開展“庭院夜話”“紅色屋場會”等活動,黨員群眾圍坐一起,以“嘮家常”形式,征集黨員群眾關于人居環境整治、醫療保障等方面的問題建議,了解他們的工作、生活情況,關心他們的困難和需求。帶頭致富“亮作為”。積極推行“黨員致富帶頭人+農戶”模式,精心培育黨員致富帶頭人,輻射周邊農戶加入生姜種植、鱸魚養殖等特色產業項目,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同時,聚焦本地資源優勢,帶頭發展農家樂、農產品加工等新業態,帶動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推動形成“一戶帶一片、一片富一方”的共富格局。為民服務“解民憂”。開展農村黨員“亮身份、踐承諾、樹形象”活動,結合黨員自身特點及業務能力,引導農村黨員主動認領崗位。通過亮明身份、示范帶頭,讓黨員積極參與環境整治、文明創建、矛盾化解等志愿服務工作,架起黨群“連心橋”,筑牢基層治理根基。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