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長豐縣深耕本土紅色資源,不斷創新黨員教育形式,通過加強陣地建設、豐富內容供給、促進成果轉化,將紅色資源轉化為黨員教育的“鮮活教材”,為黨員教育“提味增鮮”。
建強“紅色陣地”,再現歷史“原味”,打造黨員教育“供給站”。摸清本地紅色家底,通過整合黨史研究、檔案、文旅等多部門資源,構建紅色資源聯席會議機制,出臺《紅色資源認定和保護辦法》,建立縣級紅色資源名錄,統籌推動縣域范圍內紅色資源的保護和傳承。充分利用革命文化遺址、烈士紀念設施等紅色資源優勢,打造長豐烈士陵園、中共合肥北鄉支部紀念館、楊廟革命紀念館、吳山廟起義紀念碑等黨員教育培訓示范基地6個,打造紅色教育路線3條,組織基層黨員開展“追尋紅色足跡 傳承紅色精神”主題教育200余次,構建“參觀+體驗+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黨員教育模式。以縣委黨校為中心,以各級“紅色陣地”為發散點,充分整合全縣15個鄉鎮(區)300余個黨員遠教終端站點、鄉村干部實訓基地、學用示范基地、紅色驛站等,打造“1+15+N”黨員教育矩陣,建強用好長豐“紅色陣地”,結合“三會一課”、黨員活動日等,累計組織3萬余人次黨員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講好“紅色故事”,領悟文化“深味”,充實黨員教育“資源庫”。立足本土紅色資源稟賦,通過查找文獻、實地走訪、采訪調研等方式,挖掘整理轄區內革命先烈事跡、革命斗爭故事等,挖掘崔筱齋、劉云峰、費修平等776位先烈事跡,合肥地區第一個中共黨組織——中共合肥北鄉支部、壽東南辦事處、淮西獨立團等49個紅色故事。因地制宜打造黨員教育生動教材,制作《播火者》《安徽工委舊址紀念碑:星星之火》《星火燎原映江淮》《革命烈士劉云峰》等黨員教育片17部,依托長豐先鋒公眾號、長豐先鋒網等平臺推送學習,結合“慶七一”活動在公交車載電視、樓宇商圈大屏展播1000余次,為廣大黨員注入“紅色動能”。從退役軍人、老黨員、黨校教師、場館講解員等群體中遴選一批政治素質過硬、實踐經驗豐富、理論水平較高的“紅色講師”,組建“紅色教育宣講團”,鼓勵他們結合親身經歷和奮斗歷程,把紅色故事講給群眾聽,切實增強學習效果。
傳好“紅色基因”,彰顯現實“真味”,建強黨員教育“學用場”。積極開展“銀耀長豐”離退休黨員助發展活動,通過召開座談會、面對面征求意見、參觀考察等方式,邀請離退休干部圍繞縣域經濟發展、民生福祉改善、老干部作用發揮等領域積極建言獻策貢獻“銀發智慧”,今年以來,21名離退休干部代表提出意見建議30余條。以傳承紅色精神、學習先進模范為目標,引導黨員在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為民服務等工作中學榜樣、作表率,設立“黨員示范崗”,成立“紅色先鋒隊”,開展黨員聯戶、承諾踐諾等活動3000余次,組織黨員干部深入網格走訪,定期上門看望困難群眾、孤寡老人,傾聽群眾訴求,解決急難愁盼問題320余件。深入實施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緊緊圍繞關切群眾利益的操心事和煩心事,以“紅色集市”、訪企入村為依托,制定涵蓋6類共性需求的“需求清單”,將暖心服務送到群眾身邊,收集群眾意見建議120余條,提供便民服務2800余次。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