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宿州市蕭縣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通過建強堡壘、多元共治、優化載體,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建強堡壘筑根基。充分發揮鄉鎮(街道)統籌抓、村(社區)具體抓、網格員因地制宜直接抓的機制優勢,完善“鄉鎮(街道)黨(工)委—村(社區)黨組織—自然村(小區)黨支部—樓棟(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一貫到底的組織體系架構,形成“橫到邊、縱到底、無盲區”的工作格局。按照“便于管理、界定清晰、全面覆蓋”的原則,以行政區劃為標準,設置三級網格2669個,實行網格事項準入清單制,將黨的建設、信訪維穩、應急管理、安全生產等納入網格管理事項,推深做實黨建引領“多網合一”。建立基層治理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組織駐區單位共同研究解決轄區內黨建、治理、民生等問題,同時將基層治理工作情況納入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重要內容,壓緊壓實基層治理工作主體責任。
多元共治聚合力。緊扣“共建共治、共享共管”功能定位,將各部門、各系統在基層設置的信息員、宣傳員、監督員等納入網格員隊伍,積極發揮人熟、地熟、事熟的“三熟”優勢,主動認領政策法律宣傳崗、民事糾紛調解崗、文明新風倡導崗、民情民意調查崗等1-2個崗位,實現“人在網格走、事在網格辦、矛盾在網格化解”的良好局面。善用新就業群體力量,積極吸納56名新就業群體擔任社區“流動網格員”“兼職網格員”,組織快遞小哥、外賣騎手開展“隨手幫”“隨手拍”等“順手捎帶”活動830余人次,將發現的安全隱患、矛盾線索、突發問題、環境衛生等820余條信息及時反饋社區,實現網格內大小事情“即時播報”。積極構建多方參與的基層治理體系,組建由衛生健康協會、文化娛樂協會、鄉風文明協會、老年活動協會和黨員隊伍、五老構成的“4+2”隊伍,培育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社會組織發展,為群眾提供專業化和個性化服務。
優化載體提效能。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文化場所、農家書屋等基層服務陣地,將基層黨建工作與村級治理、鄉風文明、志愿服務等工作結合,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務”模式,為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務”“一門式辦理”。以社區“大黨委”為載體,持續深化“雙報到”制度,創新“小區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模式,推動黨組織和在職黨員下沉一線、服務一線、融入一線,采取居民點單、社區派單、部門接單、群眾評單“四單”服務方式,去年以來共開展安全隱患排查、環境衛生整治、電動車亂停亂放治理等活動1950余次。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定期開展敲門行動,以嘮家常、話閑事的方式宣講惠民政策、收集問題訴求,同時建立問題“清單+閉環”工作機制,通過問題收集、研判梳理、移交轉辦、督辦落實、監督考核、問題處置閉環管理,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今年以來累計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事項750余件。(董孟娜)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