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宿州市埇橋區以提升黨員教育質效為目標,在黨員教育新媒體課件制作與學用上深入探索,緊緊圍繞“選、制、學”三大關鍵環節精準發力,打造“有深度、有溫度、有力度”的黨員教育電視片,為黨員教育資源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精準“選”題,把好題材制作“主方向”。緊扣黨員教育核心需求,嚴把選題政治關、質量關和需求關,確保題材制作方向正確、內容精準。突出政治引領,把準時代脈搏。始終將政治性擺在課件制作的首位,聚焦《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2024—2028年)》要求,緊緊圍繞黨的創新理論選題立意。健全選題備案審查流程,由區委組織部牽頭,聯合黨史辦、宣傳部門等專家組成微黨課審片、新媒體課件選題開發小組,每季度定期召開選題征集會,集中開發優質選題,為新媒體課件開發把準方向。建立多部門審核機制,對接紀委、信訪、公安等部門對新媒體課件作品中涉及的宣傳人物進行編前審核,并建立“村(社)—鎮(街)—區級”三級把關機制。聚焦中心工作,服務發展大局。緊貼全區重點工作部署,聚焦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產業發展等一線實踐,深入挖掘本土資源和先進典型,拍攝制作紅色歷史微黨課《戰火情緣》和《新鄉土 新農人》系列微黨課,確保課件內容立意集中、方向正確。持續深化“黨課開講啦”活動,邀請基層黨組織書記“上鏡頭、登講臺”,先后挖掘拍攝微黨課《“拾起”土特產 “闖出”致富路》《黨建引領 鄉村振興》等反映一線典型模范人物微黨課20部,讓基層先進人物事跡轉化為黨員教育的生動教材。精準對接需求,回應黨員關切。建立“線上征集+線下調研”的雙軌并行機制,定期通過座談交流、實地走訪等方式,深入基層開展課件需求調研。針對不同黨員群體特點,分類建立專題選題庫,實現黨員教育課件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今年以來,先后開展集中調研2次,實地訪談基層黨組織書記、黨務工作者80余人,征集微黨課制作、圖文視頻策劃、新媒體課件學習等意見建議200余條,充分了解不同層次、不同崗位黨員培訓需求,為課件精準制作奠定堅實基礎。
精心“制”作,打造黨員教育“精品課”。秉持精品理念,整合各方資源力量,反復打磨優化,創作內容更優、品質更高的黨員教育電視片。創新表現形式,增強吸引力。適應新媒體傳播規律,充分運用書信、漫畫、動態圖文、場景還原等表現形式,以代入式、沉浸式視角制作《家書憶先烈》等新媒體課件,再現革命烈士的光輝事跡。以村(社)、鎮(街)兩級黨組織書記視角,進入產業一線、走進村(社)基層,講述鄉村產業故事和基層治理經驗做法,先后拍攝制作《黨建引領 “鏈”動發展》《三線合圍 譜繪網格化治理新藍圖》等6部微黨課,被中組部中央資源片庫采用。提升作品品質,確保專業性。統籌專業力量,建立選題策劃協作機制,邀請黨史、團委、影視制作從業者參與視頻號、微黨課的謀劃編導,集中召開編前會,探討課件制作框架、打磨拍攝腳本,拍攝制作《永不褪色的生命答卷》《奔跑》等視頻號作品,以親切自然的記錄方式,展現不同崗位黨員在生態修復、耕地保護、應急救援、產業發展等不同戰線的精彩瞬間,刻畫基層一線黨員的責任擔當,使作品更加靈動、活潑。整合資源優勢,突出特色精品。建立微黨課主講人專業人才庫,遴選成績好、善表達、形象佳的基層黨組織書記、新聞媒體從業者、到村任職選調生、選派第一書記、黨史專家擔任黨課主講人、策劃人,邀請“老、中、青”三代黨員講黨課,拍攝制作的微黨課《三進石相》《銀幕人生》獲第二屆全省微黨課征集展播活動三等獎。依托特色產業基地,把黨員教育課件同發展產業、群眾增收致富相結合,圍繞特色農業產業,開設《走一線 訪強村 話振興》圖文專題專欄,拍攝《黨建引領聚合力 真抓實干促振興》等微黨課,累計閱讀量超1萬人次。充分挖掘埇橋紅色資源,了解紅色人物、紅色遺址、紅色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通過實地走訪、文獻查閱等多種方式,系統摸排并匯總全區黨的重要機構舊址、重要人物故居、重要事件遺址等各類珍貴史證材料。拍攝制作《賡續紅色精神 砥礪奮進力量》《紅色印記》等微黨課并進行展播,組織全區3200余個黨組織前往雪楓烈士陵園、盛圩烈士陵園等紅色教育基地,聆聽紅色故事,重溫紅色記憶,講述埇橋紅色歷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多元“學”習,構建黨員教育“主陣地”。拓展傳播路徑,推動新媒體課件從“云端”延伸到“身邊”,從“指尖”傳遞到“心間”。構建多元學習矩陣,實現全域覆蓋。線上,依托埇橋先鋒系列平臺,開設《學習新思想 奮進新征程》主題微黨課展播專題欄目,先后拍攝制作《一腔熱血鑄英魂》《黨群驛站:身邊的暖心服務陣地》《安居一方地 共建一個家》等微黨課7期,講述基層社區治理、黨史人物、黨群驛站建設等故事,瀏覽量超8000人次。線下,充分整合全區遠教站點、黨群驛站等“紅色陣地”,發布紅色觀影指南,動態更新設備設施,為集中學習提供保障。創新情景教學模式,增強學習體驗。積極推行特色課堂,以農村黨員冬訓春訓為契機,利用時西村特色小果型南瓜種植遠程教育學用示范基地、關湖村群富甜葉菊專業合作社遠程教育學用示范基地,先后開展種養殖技術培訓3期,通過微黨課、新媒體課件學習導入具體生產場景,組織專家結合課件內容,向黨員群眾普及甜葉菊種植、貝貝南瓜生產銷售等相關技術,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健全學用管理機制,增強學用轉化。堅持“課上帶著黨員看,課后組織黨員干”的原則,引導黨員將新媒體課件中學到的理論、經驗及從先進典型身上汲取到的力量,轉化為改進工作、服務群眾的實際行動。積極搭建實踐平臺,設立2200余個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引導在職黨員到網格黨支部報到,主動亮身份、當先鋒,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同時,廣泛發動全區基層黨組織利用各類線上宣傳渠道轉發推廣,持續提升黨員教育新媒體課件的傳播力、滲透力和覆蓋面,發揮優秀黨員教育片的典型示范和實踐引領效應。(許欣 張振寧)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