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椒縣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立足縣域實情,圍繞黨建引領、隊伍建設、發展路徑三個方面精準施策,不斷激活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動能”。
抓“黨建引領”,筑牢發展根基。夯實支部堡壘。充分發揮黨組織在村級集體經濟中的“主心骨”作用,深化黨支部分類管理,建立“1+3+7”體系,推進黨組織爭星進位,星級支部占比超80%,其中四星級、五星級先進支部18個。突出“一村一策”,落實“四個一”舉措,整頓完成5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著力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提升陣地功能。深化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實施基層黨建“四明四辦”模式,加強村級活動場所建、管、用,新建改建場所13處,給予資金支持55萬元。嚴格落實基層減負要求,規范村級活動場所掛牌,清理上墻制度標牌253個。加強品牌建設。實施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三年攻堅行動,將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成立江淮風景道區域聯合黨委等,集思廣益、共謀共策。利用片區工業和農業資源、區域位置等優勢,打造“兩圈四線”鄉村示范點19個,探索構建“黨建+資產運營+鄉村旅游”“黨建+農事體驗+紅色研學”格局,推動形成“一區多亮點、一鎮一品牌、一村一特色”。
抓“頭雁領航”,鍛造過硬隊伍。壓實書記責任。實施“書記領航”工程,探索建立黨(工)委書記領辦集體經濟增收項目制度,組織基層黨(工)委書記領辦鄉村振興黨建項目17個,著力拓寬集體經濟增收路徑。選優配強政治素質高、帶富能力強、群眾口碑好的村黨組織書記隊伍,開展村黨組織書記鄉村振興“擂臺比武”活動,通過現場匯報形式,聚焦黨建品牌、產業發展等內容登臺打擂,營造比學趕超濃厚氛圍。提升能力素質。實行村書記“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帶頭領辦專業合作社、創辦集體企業。組織17名村干部參加學歷教育,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80%,其中本科及以上占比20%。選派21名鎮村干部赴湖州、黃山等地跟班學習,開闊視野、提升能力。健全激勵機制。將集體經濟增收與村干部績效、評優評先掛鉤,對集體經濟年增收超50萬元的村,提取10%獎勵村干部。將村“兩委”干部納入全縣“干部之星”評選,截至目前,共有5名優秀村支書獲評市級“鄉村振興先鋒”,24名村干部獲評“干部之星”。
抓“協作聯動”,拓寬發展路徑。村院聯謀促布局。加強與南農大、中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開展“聚椒陵 促發展”產業博士全椒行活動,選聘18名博士擔任“發展顧問”,精準論證鄉村產業發展規劃,確定小龍蝦、碧根果、生豬、肉雞、反季節鵝等作為主導產業,對接南農大3位院士、17個鄉村產業團隊將落戶全椒。村專聯育促賦能。實施“百名專家聯百村幫千戶”行動,選派94名科技特派員、113名農業科技專家到村進行技術指導,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實施“千名本土人才扎根行動”,每年開展近500人的農技培訓,累計評定黨員示范戶130多戶、建立“新農人”隊伍近千名。村企聯興促發展。全縣101個村與75家企業結對共建,形成“非公經濟組織+黨支部+農戶”幫帶模式,實施聯建項目30余個,培育“共富工坊”11個。加強與商業銀行合作,開展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推動“信息”變“信用”、“信用”換“信貸”、“信貸”享“信遇”,有效促進鄉風文明、富民增收。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