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合肥市肥西縣持續在推動基層黨員教育陣地建設體系化、特色化、實效化上發力,完善“建、管、用”全周期鏈條,為全縣廣大黨員提供理論武裝的“高地”、能力提升的“課堂”、服務群眾的“驛站”,延伸培訓觸角,提升基層黨員教育實效。
堅持系統布局,構建“多維覆蓋”的培訓網絡。夯實縣鄉黨校“主動脈”。制定出臺《加強鄉鎮(園區)黨(工)委黨校建設的意見》《肥西縣鄉鎮(園區)黨(工)委黨校辦學質量評估考核細則》,健全“黨(工)委書記負責—副書記主抓—組織委員分管—各部門協同”的責任體系。暢通遠教站點“微血管”。在全縣建立302個黨員遠程教育終端站點、8個遠教文化廣場和21個學用示范基地,確保每個村(社區)都有設施相對完善、管理有序的遠教站點,使其成為黨員在家門口接受教育、發揮作用的核心陣地。搭建云端課堂“神經網”。線上打造281個黨群服務中心、220個黨群服務站,組建“黨建陣地”網絡,黨建地圖、聯系方式、黨群活動、配套服務等內容“一鍵導覽”,黨員風采、學習園地、小區動態等集約展示,開放月度活動、共享場室“一鍵預約”功能,打造云端上的開放式、互動式服務場景。推出的流動黨員“歸隊碼”,實現全縣流動黨員碼上排查、碼上管理、碼上聯系。
堅持靶向思維,打造“獨具特色”的教育陣地。錨定上級部署。將黨員教育陣地建設納入全縣黨建工作總體布局,與上級工作要求和縣域城市發展規劃、基層治理體系建設等同步謀劃、一體推進。注重整合現有資源,充分利用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企事業單位活動場所等,進行功能疊加和升級改造,實現資源共享、效能最大化。深挖資源稟賦。對本土紅色資源進行系統梳理和提升改造,按照“一個基地、一個故事、一門課程、一次體驗”的思路,逐步把肥西縣烈士陵園、延喬路、小井莊中國農村包產到戶紀念館等一批重要的紅色遺址、革命紀念館,建設成黨員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契合群眾需求。結合好人主題游園、美麗鄉村示范點、特色產業基地、鄉村人才驛站、農事服務中心、小區黨群服務站建設,開設典型示范、產業發展、矛盾調處、農業技術等榜樣式、交流式、體驗式、互動式微課堂,推動黨員教育與中心重點工作、群眾急難愁盼緊密結合,讓黨員教育更具親和力和感染力。
堅持守正創新,釋放“實心實干”的治理效能。明確主體責任。設立“縣級有標桿、鄉鎮園區有重點、村(社區)有亮點、支部有特色”四級陣地建設目標,縣委組織部圍繞引導黨員在基層黨建、城市治理、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等一線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集中開展黨員專題培訓;縣直主管部門依據系統行業特點,舉辦示范培訓班;鄉鎮園區組織黨員冬訓春訓和兜底輪訓。村(社區)黨組織規范“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用好“安徽黨員大課堂”資源,確保黨員學在日常、學在經常。黨支部積極打造“創評匯”“周二夜學”等黨員教育品牌。優化形式載體。織密“黨組織+黨員+群眾”網絡平臺,將黨員教育融入為民服務、經濟發展情境,打造的“和家園黨群議事廳”“‘星火’議事會”“‘埠’負眾望”等協商議事品牌深受群眾好評,切實解決了飛線充電、停車難、噪聲擾民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000余件。完善體制機制。建立健全黨員需求調研、教學管理、師資隊伍建設、考核評估、運行保障等4個環節15項機制,逐步完善“建管用評”閉環,確保黨員教育學用轉化實效。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