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慶市太湖縣深入貫徹《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2024—2028年)》,牢牢把握陣地、方式、實效三個核心維度,構建“陣地穩固、方式靈活、實效鮮明”的教育體系,推動黨員教育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躍升。
建強陣地根基,筑牢黨員教育“主心骨”。聚焦整合優質資源、優化空間布局,讓黨員教育有陣地可依、有內容可學。加強培訓師資力量。嚴把政治關、思想關、群眾關、事跡關等,將優秀共產黨員、道德模范、行業標兵等納入師資隊伍,建立本地師資庫。優化培訓課程體系。聚焦黨的最新理論、路線方針政策、黨章黨規黨紀等內容,邀請資深講師進行授課,通過講師多輪試講、學員反饋、專家評定等多種方式,篩選出一批精品課程,確保課程“內容優、質量高、聽得懂、效果好”。用好本地紅色資源。深度挖掘本地紅色地標、革命文物背后的精神內涵,梳理劉鄧大軍劉家畈會議舊址、中共太湖支部舊址等紅色資源,拍攝《劉鄧大軍在太湖》《一升米一斗情》等紅色教育片,讓紅色故事成為鮮活教材。完善培訓設施場所。充分發揮212個遠程教育終端站點的作用,以縣委黨校為核心,15個鄉鎮黨校、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黨員培訓為基點,將紅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鄉村振興實訓基地等納入黨員教育培訓場所,設置專項經費用于維護培訓基地,構建全覆蓋培訓格局,為常態化開展黨員教育培訓提供保障。
創新方式方法,激活黨員教育“動力源”。針對傳統教育“單向灌輸”“形式單一”的瓶頸,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理論+實踐”貫通的教育模式。線上打造“短平快”學習載體,依托黨建網站、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推送政策解讀短視頻、知識點學習卡等輕量化內容,實現即點即學、即學即用。線下創新沉浸式體驗模式,設計“重走革命路線”“紅色遺址一日行”等紅色路線,通過重溫紅色故事、情景演繹等形式,讓黨員在身臨其境中感悟精神力量。推動黨課下沉一線,依托社區網格,由網格長牽頭,聯合網格員開展“敲門問需”行動。通過座談交流、問卷調查、個別訪談等方式,分類梳理不同群體黨員的需求。開展“廣場微黨課”“田間黨課”等特色活動,由鄉鎮黨委班子成員、村“兩委”干部、優秀黨務工作者、老黨員、“田專家”等組成講師隊伍,聚焦群眾需求進行宣講,讓理論宣講接地氣、有溫度。2025年以來,共開展“微黨課”宣講活動400余次。服務機制上推行“點單—配單—評單”閉環模式,通過課后反饋持續優化內容,讓教育真正符合黨員“愿意聽、聽得進、用得上”的需求。采取“線下培訓+線上直播”的形式,突破定點設備傳播限制,以視頻號作為中央樞紐,實現主會場、分會場和手機、平板等移動端同頻共上一堂課。
聚焦實效轉化,擰緊黨員教育“總開關”。在“教”上求實,確保內容“解渴”,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原則,通過案例教學、現場教學、研討互動、線上平臺等多樣化形式,圍繞黨員思想建設和技能提升等實際需求進行培訓,讓理論學習有“實踐落點”。搭建實踐轉化平臺,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設立“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崗”,圍繞基層黨建、鄉村振興、綜治維穩等中心工作,將黨的創新理論與業務場景深度融合,讓黨員在具體崗位上踐行所學,亮身份、作承諾、當先鋒。2025年以來,共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680余次。建立“學用結合”評價機制,將黨員參與基層治理成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實績作為重要評價指標,讓黨員教育成果切實轉化為群眾可感可知的“惠民碩果”。在“機制”上求長,確保“開關”常緊。堅持“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制度,壓實主體責任。明確黨支部書記為制度落實的第一責任人,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建立黨員意見反饋渠道,通過問卷調查、座談交流等方式,及時了解黨員對制度落實形式、內容的意見建議,定期優化調整,讓制度始終貼合黨員需求、適應實踐發展。(張文文)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