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靈璧縣堅持從嚴落實組織生活制度,聚焦“形式多樣化、制度標準化、運行常態化”“三化”實踐,從創新平臺載體、規范制度落實、強化作用發揮等方面精準發力,不斷夯實基層黨組織根基,切實把黨的組織生活抓在經常、融入日常、落到實處。
創新平臺載體,推動組織生活形式多樣化。理論學習添活力。依托冬訓春訓、“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載體,組織黨員深學細悟黨的創新理論,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內涵與實踐要求。針對流動黨員、年老體弱黨員等特殊群體,依托“學習強國”平臺、先鋒公眾號等現有數字化渠道精準推送學習內容,對線上操作不便的黨員,采取“黨員結對幫學”模式,累計寄送574個“紅色書包”,確保學習全覆蓋。創新“車間黨課”“田間黨課”等特色課程,搭建以包村干部、老黨員為主體的理論宣講團,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基層。紅色教育強黨性。以靈璧縣烈士陵園、靈北抗日中學舊址等本土紅色教育基地為依托,開展“重走紅色足跡、感悟初心使命”等主題黨日活動,通過重溫入黨誓詞、聆聽紅色故事,增強黨員的歸屬感和身份榮譽感。發揮電教遠教優勢,定期播放紅色黨課視頻,引導黨員干部牢記初心使命。多方聯動顯實效。根據民主評議黨員結果,對需要提升的黨支部采用“多聯一”結對幫扶機制,實現以強帶弱、共促發展。探索“1+N”主題黨日活動機制,堅持做好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相結合,持續豐富主題黨日內容與形式。建立“縣、鎮、村”三級宣講聯動機制,組建特色宣講隊伍,擴大黨員參與覆蓋面。
規范制度落實,促進組織生活制度標準化。強化分類指導。結合不同領域黨組織特點,研究制定年度黨建工作計劃,每月分類下發工作提示單,明確時間節點和內容形式。按照“一月一計劃、一月一主題、一月一活動”原則,制定主題黨日學習計劃,提高組織生活的計劃性與實效性,確立黨員活動日,確保主題黨日活動有主題、有計劃、有內容、有記錄。建立聯系機制。嚴格落實黨支部工作聯系點制度,推行“黨政主要負責人包片、班子成員包村”工作模式,領導干部定期前往聯系點開展調研指導,通過列席會議、座談交流等形式,及時掌握黨建工作情況,幫助解決難點問題。建立健全常態化指導機制,通過定期巡查與隨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推動組織生活規范化建設。夯實工作基礎。結合不同類型黨組織特點,每月分類下發工作任務提示單,每季度通過查閱資料、實地查看等方式了解制度落實情況。嚴格落實考核工作機制,定期督查通報“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制度落實情況。對發現的問題建立臺賬,明確整改時限和責任人,確保問題整改到位,形成良性循環機制。
強化作用發揮,推動組織生活運行常態化。聚焦重點強推進。堅持把推動黨員干事創業和辦好民生實事作為落腳點,將組織生活與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重點工作深度融合。創新“黨建+網格”基層治理模式,采取學習常態化、治理精細化、服務精準化舉措,提升群眾獲得感。引導黨員在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等工作中亮身份、作表率,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深化服務暖人心。積極推行“主題黨日+志愿服務”模式,加強黨員志愿服務隊伍建設,常態化開展環境整治、政策宣傳、走訪慰問等活動。通過凝聚共建單位、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組建志愿服務隊伍,解決群眾實際困難。結合為民服務特色工作,將主題黨日定為為民服務日,組織黨員開展上門服務,實現組織生活與服務群眾雙促進。拓展載體解民憂。依托鎮村黨群服務中心,設立綜合服務窗口和黨員責任崗,優化辦事流程,推動“最多跑一次”落地落實。通過便民服務聯系卡、網格微信群等方式,搭建群眾溝通橋梁。聚焦群眾需求,聽取民意,調解糾紛,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推廣“線上+線下”多元服務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服務效率和覆蓋面。(秦得艷 李文博)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