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蕪湖市灣沚區深入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積極探索構建“師資、課程、陣地”三大黨員教育資源庫,著力打造覆蓋廣、內容實、形式新的黨員教育培訓立體矩陣,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師資選配“求精”,推動教學力量“優中優選”。建強核心師資隊伍,匯聚專業力量。堅持“政治堅定、素質優良、專業過硬”的選聘原則,通過組織推薦、公開遴選、試講評審等程序,高標準組建區級黨員教育師資庫,師資范圍覆蓋黨校、機關事業單位、村(社區)等多個領域,形成以區委黨校教師為主體,市、區兩級高校講師、專家學者共同參與的核心師資隊伍,目前已匯聚師資力量62人。實施師資培育工程,提升教學水平。建立“導師幫帶+專題集訓+實戰演練”的培養機制,組織入庫教師參加省級及以上高層次培訓班,重點培育省市級“精品黨課”主講人18名,常態化開展教學研討、專家指導、經驗交流等活動,推動師資水平整體躍升。構建開放式師資庫,切實擇優選強。堅持“區內為主、區外補充、雙向互通”的思路,面向高校院所、基層一線等領域廣泛吸納優秀人才和行業專家,今年以來邀請中共安徽省委黨校、南京大學等高校教師來區授課,進一步提升師資多樣性和專業化水平。
課程設置“求實”,推動供需兩端“精準精細”。健全課程開發機制,聚焦學員所需。構建“組織部門牽頭+職能部門協同+基層黨委點題+核心師資研發”的課程開發模式,今年以來面向全區征集培訓需求與課程選題建議200余條,累計開發《新形勢下如何當好一名稱職的村干部》《基層黨建實務》等緊貼灣沚實際的標準化課程100余門。構建分類課程體系,滿足多元需求。針對不同類別黨員培訓需求,開展摸底分析,“量身定制”政治理論、紅色歷史、技能實操、鄉村振興等7個方向共30余種特色課程,并根據農村、機關、“三新”等不同領域,分類設計“特色課程表”,確保課程內容更具針對性與實效性。強化教育資源建設,夯實學習基礎。整合本土紅色資源、先進典型事跡和高質量發展案例,編印《灣沚區精品示范村案例》特色讀本,制作《我要回農村》《天曹殿——暗夜星火照征途》等黨員教育電視片20余部,形成“文本+視聽”相結合的立體化課程資源,為線上線下教學提供有力支撐。
陣地布局“求活”,推動培訓載體“多元多彩”。拓展現場教學矩陣,強化實踐體驗。深度挖掘整合區內新四軍三支隊在西河紀念館、區廉政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紅色教育陣地,打造7條主題鮮明、特色突出的黨員教育精品路線,串聯現場教學點37處,今年以來承接各類學習教育活動300余場。打造鎮級黨校體系,夯實基礎陣地。以區委黨校為中心,5個鄉鎮黨校為主體,88個黨群服務中心為延伸,97個遠程教育站點為補充,構建“1+5+N”的立體教學矩陣,打造黨員家門口的“紅色教育圈”,今年以來依托鎮級黨校開展萬名黨員進黨校、黨員冬訓春訓、機關黨員干部能力培訓班等教育培訓50余期。建強灣沚先鋒平臺,延伸線上觸角。依托“灣沚先鋒”平臺打造“微學習”線上陣地,建立線上教學資源即時發布機制,每日推送黨建動態、黨務知識等內容,宣傳展示“兩優一先”“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等先進典型,將優質課程納入黨員指尖可學的線上陣地,今年以來累計推送相關學習內容500余條。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