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國市堅持將村干部隊伍建設作為建強基層組織戰斗堡壘的關鍵,通過好中選優、精準滴灌、嚴管厚愛等舉措,嚴把入口關、能力關、成長關,著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質強、擔當精神強、帶富本領強的鄉村干部隊伍,持續為鄉村振興打通人才通道。
好中選優筑牢“識別鏈”,強標準優結構,把好村級后備干部“入口關”。拓寬選任渠道。秉持多元化選育導向,通過嚴格標準遴選、拓寬渠道篩選、黨員群眾舉薦等舉措,將政治過硬、善治有為、敢于擔當、作風純正的優秀人才精準識別、擇優遴選、系統培育。著眼村級班子人才儲備,緊扣“把農村優秀人才引回本土創業、把返鄉創業人才培育為致富帶頭人、把致富帶頭人發展為黨員、把黨員致富帶頭人選拔為村干部”的思路,回引培育一批扎根鄉土、實績突出的農村優秀人才。打破身份壁壘、地域限制、職業邊界,靈活運用“兩回一選”等方式選拔村黨組織書記,鼓勵各鄉鎮(街道)結合實際,探索跨村任職或面向社會公開遴選等模式,有效破解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后繼乏人”的困境。聚焦一線識人。側重從鄉村振興、掃黑除惡、防汛救災、文明創建等重大任務一線,甄選表現突出、群眾認可的骨干力量作為村干部人選,持續拓寬村干部來源途徑。堅守新調整村“兩委”成員從村級后備人才中擇優選能、“凡進必審”的剛性原則,筑牢人才選拔“第一道防線”。鄉鎮層面對擬任人員資格條件進行全面核查把關,細化審查流程、明確審核標準,確保人選基本素質過硬;市委組織部每季度牽頭,會同紀委監委、政法委、民政局等部門,對現任村干部及村級后備力量開展全方位“政治體檢”,精準排查政治隱患,確保隊伍政治底色純正。強化審查把關。嚴格執行村干部任職資格“硬標準”,細化負面清單、明確否決情形,凡存在“硬傷”的一律亮紅牌,堅決擋在門外,切實將不符合條件的人選排除在外。通過多部門聯動審查、常態化政治體檢、全過程跟蹤監督,構建“資格審核+政治考察+實績核驗”的立體把關體系。既看日常表現,也察關鍵時刻擔當;既核學歷履歷,更審政治立場,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甄別人才質量,確保選拔出的村干部不僅能力出眾、群眾信賴,更能扛牢政治責任、恪守紀律底線,為村級治理和鄉村振興提供堅強可靠的組織保障。
精準滴灌建優“培育鏈”,強學習優素質,把好村級后備干部“能力關”。扎緊制度籠子。全面壓實落細村黨組織書記縣級黨委備案管理制度,細化界定村干部職能權限、作風建設要求與行為規范準則。健全完善村級“小微權力”清單與責任清單,進一步厘清用權邊界、規范辦事流程、明確責任主體,持續提升村干部隊伍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水準。制度的剛性約束,讓村干部用權有依據、辦事有標準、履職有底線,切實把權力關進制度“鐵籠”,從源頭上防范用權風險,推動村級治理效能穩步提升,為基層工作開展筑牢制度根基。健全考核體系。構建平時考核、季度考核、年終考核有機融合的立體化考核評價體系,細化量化考核指標,將結果與村黨組織書記績效工資直接掛鉤,以考核“指揮棒”激發村干部擔當作為的行動自覺。常態化開展村黨組織書記適崗性綜合研判與村干部年度述職評議考核,市委組織部聯合鄉鎮(街道)黨(工)委召開專題分析會,全面梳理履職信息,多維度剖析工作成效,同步強化適時跟蹤督辦,以“閉環管理”倒逼村干部扛牢政治責任、抓實日常工作,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見效。深化靶向培訓。將教育培訓作為提升村干部履職能力的關鍵抓手,通過集中輔導、研討交流、理論測試、案例教學等多元形式,常態化開展精準培訓。秉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原則,聚焦能力短板,主動對接新形勢新任務,在全市組織優秀村干部培訓課程及教學素材征集遴選,增強培訓針對性與實效性。按照分層分類、因需施策思路推行“菜單式”培訓,市級將村黨組織書記培訓班納入干部教育主體班次,鄉鎮(街道)依托基層黨校對村“兩委”普通干部開展常態化輪訓,全方位提升村干部隊伍綜合素養,為基層治理注入強勁動力。
嚴管厚愛織密“管理鏈”,強監督優保障,把好村級后備干部“成長關”。激活內生動力。《關于進一步激勵村干部干事創業擔當作為的若干意見》的出臺,構建起“政治激勵、工作支持、待遇保障、心理關懷”四位一體的激勵關愛體系。這一體系以實打實的政策支撐,持續增強村干部的職業榮譽感與崗位歸屬感,推動村干部從“要我干”向“我要干”轉變。政策紅利的精準釋放,讓關愛舉措落地生根——既為村干部沖鋒陷陣撐腰鼓勁,破除干事顧慮,又為其安心履職筑牢根基,切實把政策溫度轉化為干事熱度,激活基層隊伍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搭建成長階梯。遵循“培養中使用、使用中培養”的育人原則,各地從合格后備力量中擇優選拔村干部,構建起“優秀人才—村級后備力量—村干部—村‘兩委’正職”的階梯式培養鏈條。在保留優秀村黨組織書記進入鄉鎮黨委班子、從村“兩委”正職定向招錄公務員等既有通道基礎上,創新探索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掛任鄉鎮(街道)黨(工)委委員、面向優秀村(社區)“兩委”干部定向招考鄉鎮(街道)事業編制人員等新路徑。多渠道、立體化的晉升網絡,讓村干部干事有奔頭、成長有空間,持續拓寬職業發展上升通道。健全保障機制。以全方位保障解除村干部后顧之憂,各地創新設立村干部困難救助專項基金,構建起覆蓋全域、系統完備的保障網絡。通過健全離任村干部生活補助、困難村干部常態化慰問等制度,精準對接村干部生活、工作中的實際需求,實現保障服務“按需供給”。物質保障與人文關懷的深度融合,讓村干部干事有底氣、創業無顧慮,進一步激發其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