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這是噪鵑的聲音,它的聲音可以想象成用玩具喇叭反復吹‘啊—歐~’,越吹越上頭?!焙斡駱s一邊提醒著記者,一邊側耳傾聽。
兩個人,一部人字梯,一臺電腦,幾臺AodioMoth設備,他們是“聞聲識鳥”的人。每當清晨,他們穿梭在城市和鄉村的樹林里,尋找著屬于大自然的鳥鳴聲。
安徽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李春林教授告訴記者,短短三個月,他們已經收集到200余種鳥類的鳴聲,而這樣“聞聲識鳥”的監測研究在全省尚屬首次。該課題組目前已在合肥布設45臺聲紋檢測設備,收集到的鳥鳴信息將為合肥林鳥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科學依據,填補安徽省聲紋監測技術的空白。
監測創新:用聲音監測識別
6月16日清晨,記者在肥西縣一公園附近見到了何玉榮和她的同學馮笑印。他們正抬著一部人字梯,準備去公園里更換聲紋檢測設備。
“這個公園里,我們目前布設了5臺設備,每隔十天,我們就要來換一下存儲卡、電池,還要對設備進行一次調試。”何玉榮說。跟隨何玉榮,記者來到了一棵大樹下,聲紋監測設備就綁在樹干上。何玉榮告訴記者,為了防止被動物或者人為損壞,設備都會綁在樹干的高處,得用人字梯才能夠得到。
這些聲紋監測設備主要的監測對象是林鳥。顧名思義,就是生活在叢林里的鳥兒。而它們都有一個特點,即身量較小、行動迅速,在樹林里較難捕捉它們的身影。因此用聲音監測識別,是目前較為科學的選擇。
何玉榮告訴記者,這項研究工作從今年3月正式開啟,他們在全市選擇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點位,布設了45臺監測設備。這些點位包括安徽大學、紫蓬山、潭沖河濕地公園、龍嘴村、環城公園、翡翠湖公園等。
邊走邊聽:鳥鳴也有大學問
調試完設備之后,何玉榮則拿出紙筆,開始記錄起來?!奥?,這個是黑臉噪鹛,那邊是一只烏鶇和八哥?!庇浾咚闹軓埻?,并沒有發現鳥兒的蹤影,卻能清晰地聽見許許多多的鳥叫聲。原來何玉榮是在聽聲辨鳥。
何玉榮給記者舉了幾個例子。比如說強腳樹鶯,這種鳥兒的鳴唱聲就很有特色,它先是以淺淺的長哨音開始,像是預演,接著再發出婉轉嘹亮的歌聲?!皠倓偽覀兟犚姷脑膣N,它的聲音像玩具喇叭反復吹‘啊—歐~’,越吹越上頭,最后徹底放飛自我,像是它自己的日?!甂TV’。”何玉榮說著,又聽到了幾只烏鶇的叫聲。
“烏鶇這種鳥最有意思了,它能學很多種聲音,學鳥叫,學電動車叫?!焙斡駱s給記者介紹,“在不同的生活環境,它們就會學不同的聲音,因此也被稱為‘百舌鳥’?!鼻岸螘r間烏鶇學叫“胡彥斌”還在網上火了一把。何玉榮說,如果來得早,凌晨4點左右還能聽到群鳥合唱。
在三個月的調查中,他們已收集到200余種鳥類鳴聲。調查發現,在城市和鄉村見到的鳥有很大的區別?!拔覀冊谵r村就時常能看到白胸翡翠,斑頭鵂鹠、黑枕黃鸝,還看到過白腹鷂,但這些在城市的林子里都很少能見到?!焙斡駱s說。
填補空白:聲紋檢測尚屬首次
李春林教授告訴記者,通過鳥類聲紋監測合肥鳥類的多樣性,這一研究方法在安徽尚屬首次。每隔十天左右,團隊成員便會逐一更換設備存儲卡,之后帶回實驗室分析?;氐綄嶒炇遥麄冞€會與自主研發的AI鳥鳴識別系統進行比對,再進行人工篩查,記錄最終監測到的鳥種信息。聲紋監測鳥類多樣性可以通過自動記錄和分析鳥類鳴聲,實現高效、非侵入的生物多樣性評估。尤其適用于夜間物種監測,能客觀反映鳥類自然活動規律,避免人為干擾偏差。
“我們不僅要收集聲音,還要分析鳥類活動規律?!崩畲毫纸淌诮榻B,監測數據顯示,鳥類最活躍的時段集中在清晨4點至8點,以及下午4點至傍晚7點。這些信息有助于對鳥類的多樣性保護,例如在鳥類活動高峰期減少人類干擾,或規劃特定區域的生態保護措施等。據悉,這一研究還將持續一年左右,收集到的鳥鳴信息將為合肥林鳥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科學依據,填補安徽省聲紋監測技術的空白。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