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益加深的人口老齡化趨勢,農村養老如何破局?11月26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聽取了關于《全省農村養老服務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指出,近年來,安徽省將促進城鄉養老服務一體化作為推動養老服務改革發展重要內容之一,全省農村養老服務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通過健全法規、編制規劃與政策創新,安徽省農村養老服務的制度根基不斷夯實。《安徽省養老服務條例》及配套實施方案等一批務實新政陸續落地,為農村養老服務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基本養老服務保障上,安徽省聚焦普惠可及,發布實施20項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將26.1萬農村老年人納入特困供養,64.6萬農村老年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牢牢兜住了民生底線。
居家養老環境也得到顯著改善,累計完成16.6萬戶農村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并開展適老化產品“煥新”活動。同時,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機制,通過上門、電話等方式累計服務2400萬人次,有效提升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農村敬老院是農村養老主陣地。安徽省通過實施分類管理、優化布局、改造提升與運營創新等一系列舉措,有效提升農村敬老院的管理與服務質效。據統計,安徽省現有敬老院1433家,床位15萬張,入住率41.9%,較2022年提升近8個百分點。
為回應空巢、留守老人的照護需求,安徽省試點推進農村幸福院建設,為農村老年人搭建自助互助服務平臺,讓老人“離家不離村”,在家門口安度晚年。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農村幸福院1513個。
目前,全省覆蓋城鄉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已經基本形成,累計建成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中心(站點)11958個,服務可及性顯著提升。
當前,安徽省已經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截至2024年底,全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1348.9萬,占比22.03%,且呈現老齡化進程快、農村老人占比高、高齡化程度深等特征。此外,農村空心化、家庭空巢化現象,也導致農村家庭養老功能逐漸弱化。在此形勢下,安徽省農村養老服務工作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體現在服務供給不夠精準、服務效能還需提升、市場力量尚需壯大、要素保障有待加強等。
對此,報告指出,將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進一步推動農村養老工作高質量發展。
居家養老是大多數老年人的傳統習慣和普遍愿望。順應這一點,安徽省將大力完善家庭養老支持政策,為家庭提供養老護理技能培訓,推深做實“敲門行動”等探訪關愛和應急救援服務。推動居家適老化改造和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并探索推進高齡津貼、養老服務補貼“免申即享”等福利補貼制度。
機構養老在專業照護、資源整合和功能延伸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做實兜底保障型養老機構,“十五五”期間,安徽省計劃再改造提升500家左右農村敬老院,確保每個縣(市、區)至少有一所縣級直管的兜底保障型養老機構。同時,大力發展普惠支持型養老機構,并引導城市養老服務資源向農村延伸。
銀發經濟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潛力巨大。安徽省將實施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養老服務消費補貼項目,開展居家適老化改造產品“煥新”行動,鼓勵優質養老服務企業拓展農村養老服務市場。此外,還將通過建設建強農村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等措施,把養老服務網織得更密更牢,穩穩兜住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記者 班慧)
責任編輯:王振華